在现代钢铁冶金流程中,炼钢入炉之前的铁水预处理,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基石。这一关键工序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铁水中硅(Si)、磷(P)、硫(S)三种元素的有效脱除,即行业内通称的“三脱”。通过在转炉炼钢前预先去除这些有害杂质,不仅能显著提升钢材的洁净度与性能,还能优化炼钢工艺、降低物料消耗并延长转炉寿命。铁水预处理的实施场所十分灵活,可贯穿于高炉出铁后的整个物流环节,包括出铁沟、鱼雷式混铁车、铁水包乃至混铁炉中。
围绕“三脱”目标,冶金工作者开发了多样化的工艺路径,每种方法在设备要求、操作复杂性和处理效率上各有侧重。这些工艺主要可归纳为:铁水沟连续处理法、铁水罐喷吹法、机械搅拌法、专用炉法,以及摇包法、转鼓法、钟罩法等多种技术形态。
这可以看作是最为基础的预处理方式。其原理直截了当,利用铁水从高炉出铁口流经铁水沟时的动能进行反应。
铁水罐喷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效预处理技术之一。该方法在装载铁水的容器(鱼雷罐或敞口式铁水包)中进行,通过专用喷枪,将粉末状预处理剂由载气(如氮气)携带并高速喷入铁水深部。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
机械搅拌法是另一种实现高效净化的主流技术,尤以KR法(Kambara Reactor)为典型代表。其核心装置是一个由耐火材料制成的搅拌头,浸入铁水包内的铁水表面并高速旋转,形成一个深邃的涡流。
操作时,将预处理剂加入铁水表面,强大的涡流将处理剂迅速卷入铁水内部,并强制铁水进行循环流动,实现了剧烈的宏观混合与微观反应。此法对铁水的搅动最为强烈、均匀,特别适用于对脱硫程度要求极为苛刻的钢种生产,是实现深度脱硫 (<0.005%甚至更低) 的可靠手段。
此方法采用类似转炉的专用设备进行铁水预处理。这种“预处理炉”通常容量较大,操作环境易于控制,可以精确地管理反应温度、气氛和炉渣成分,从而实现高效且稳定的净化效果。部分钢厂也会利用退役或闲置的炼钢转炉作为专用预处理设备。其优点是过程控制精准,缺点则是投资成本高,在流程中增加了一个独立的工序单元。
脱硫是铁水预处理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不同工艺在脱硫操作上的差异,下表对几种主要方法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梳理。
表1 铁水预脱硫主要处理方法对比
脱硫方法 | 主要设备 | 脱硫剂加入方式 | 铁水搅拌方式 |
---|---|---|---|
铺撒法 | 铁水沟、铁水罐 | 布置于铁水沟或铁水罐底部 | 依赖铁水流动、冲击形成的自然涡流进行混合 |
摇包法 | 铁水罐 | 直接加入铁水罐 | 通过旋转设备使铁水罐进行偏心摇动,产生搅动 |
搅拌法 (KR法) | 铁水罐 | 加入铁水表面,由涡流卷入 | 利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机械搅拌器强制搅拌 |
喷吹法 | 鱼雷式铁水车、铁水罐 | 使用载气将脱硫剂喷入铁水深处 | 喷枪喷射气粉混合物的同时,气体上浮产生强烈搅动 |
底吹搅拌法 | 铁水罐 | 添加至铁水表面 | 从铁水罐底部的透气砖吹入惰性气体,产生气泡搅拌 |
钟罩插入法 | 铁水罐 | 将装有镁焦等脱硫剂的钟罩浸入铁水 | 镁剂受热蒸发,产生的镁蒸气逸出时搅动铁水 |
在当今全球的钢铁生产实践中,机械搅拌法(尤其是KR法)和喷吹法凭借其卓越的处理效率和强大的过程控制能力,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技术。选择何种工艺,往往取决于钢厂的具体产品定位、成本预算以及对最终钢水纯净度的严苛要求。实现高效、稳定的预处理效果,不仅依赖于工艺方法本身,更取决于对整个过程中铁水成分变化的精确监控与质量控制。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钢水成分,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