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钢铁生产中,连铸全程保护浇注是确保钢水洁净度、提升铸坯质量的核心工艺环节。然而,一个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直接决定了保护浇注的成败——耐火材料接缝的密封性。当高速钢水流经浇注系统时,其流体动力学效应会在耐火材料的各个接缝处产生显著的负压。这种负压如同一个微型真空泵,极易将周围空气中的氧和氮吸入钢水,造成钢水的二次氧化和增氮,最终严重恶化钢水质量,并可能导致耐火材料自身的氧化、龟裂和损毁。
因此,对连铸流路中关键接缝的有效密封,是杜绝二次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关键节点包括:
要实现接缝处的有效密封,工程实践中主要发展出两条技术路径,且往往协同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路径一:物理阻隔与气幕保护结合 这是一种动态的密封方式。在接缝处安装浸渍有低熔点化合物的纤维密封圈。当受到钢水热辐射时,这些低熔点物会软化乃至熔融,填充接缝处的微小间隙,形成一层致密的隔离层。与此同时,向接缝处吹入高纯度氩气,制造一个局部微正压区。这个正压“气幕”能有效抵抗外部的负压吸引,从根本上阻止空气的侵入。
路径二:增强型物理密封与氩气保护 此方案在路径一的基础上,使用了性能更稳定的密封圈或垫片材料,并同样配合氩气吹扫。这种“物理硬密封+气氛保护”的双重保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护效果,尤其适用于对钢水洁净度要求极为苛刻的钢种生产。
密封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密封效果的可靠性与持久性。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主要围绕几大耐火材料体系构建,包括 Al₂O₃-C 质、MgO-C 质、ZrO₂-C 质以及高纯石墨密封环等。不同材质的配方设计,旨在应对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冲刷和氧化侵蚀。表1列举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密封材料及其特性。
表1:几种典型密封材料的化学成分与特点
项目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
w(Al₂O₃)/% | 52 | 66 | 59 | 96 | |
w(SiO₂)/% | 22 | 23 | 25 | 3.2 | |
w(ZrO₂)/% | — | 4 | 4 | ||
w(Na₂O)/% | 0.3 | ||||
w(F.C)/% | — | 5 | 5 | ≥95 | |
w(C+SiC)/% | 25 | — | — | — | |
w(其他)/% | 0.5 | <5 | |||
特点 | 抗氧化性能优异 | 常温工况使用 | 高温工况使用 | 热塑性有机材料 | 与4号复合使用 |
从表1的成分与特点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材料设计的底层逻辑:
这些材料成分的微小差异,都会在严苛的连铸环境中被放大,直接影响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对密封材料进行精确的成分分析和性能评估,是确保采购质量、维持生产稳定的关键一环。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化学成分分析、高温性能、抗热震性等,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综上所述,连铸全程保护浇注中的密封技术,是一个涉及流体力学、材料科学与过程控制的系统工程。从理解负压产生的机理,到选择恰当的密封方式,再到根据工况精选特定化学成分的密封材料,每一个环节都深刻影响着最终的钢水洁净度。唯有对这些技术细节保持高度关注和持续优化,才能真正构筑起保护钢水质量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