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合金的微观结构:相、相变与相图解析

日期:2025-07-28 浏览:3

合金的微观结构:相、相变与相图解析

在工程领域,我们很少直接使用纯金属。尽管单组元金属在特定工业场景下有其用武之地,但它们的性能局限性相当明显。以结构材料最看重的强度为例,纯铁的抗拉强度大约只有 200 MPa,而纯铝更是不足 100 MPa,这样的力学性能显然无法胜任大多数承载任务。工程实践早已证明,合金化是提升和改造金属材料性能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今天所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都是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由金属与非金属通过熔炼、烧结等工艺结合而成,并整体上保留金属特性的物质。我们最熟悉的碳钢,本质上就是铁和碳的合金。引入其他组元后,合金的内部结构远比纯金属复杂,其最终的微观组织与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组元在结晶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

合金的基石:相与组织

要理解合金,就必须先理解“相”这个概念。在给定的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下,当一个合金系统达到平衡时,其内部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在成分、结构和性能上都均匀一致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就被定义为

依据相的数量,合金可分为单相合金(仅由一个相构成)和多相合金(由两个或更多相构成)。不同相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面,称为相界,在相界两侧,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会发生突变。专门研究合金中各种“相”的组织形态、形成与转变规律,及其如何影响宏观性能的学科,就是金相学

尽管合金中的相千变万化,但它们可以被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固溶体和中间相。

1. 固溶体

许多工程合金在液态时,其组元原子能够完全互溶,形成均匀的液相溶液。当这些合金凝固时,溶质原子会溶解在溶剂金属的晶格中,继续保持其均匀性,这种在固态下形成的均匀相,我们称之为固溶体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金属的结构保持一致。根据溶质原子的“落脚点”不同,可分为两类:

  •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尺寸与溶剂原子相近,直接替换掉晶格节点上的部分溶剂原子,如图1所示。
  •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尺寸远小于溶剂原子,钻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

图1 形成置换固溶体时,由于原子尺寸差异引起的点阵畸变

溶质原子的进入,无论是置换还是间隙式,都会因其与溶剂原子尺寸的差异而引起晶格畸变。这种微观上的混乱,恰恰是固溶强化的来源,它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但通常会降低其导电性。

不同元素间的固溶能力千差万别。例如,镍和铜可以按任意比例无限互溶,形成无限固溶体;而锌在铜中的溶解度则是有限的,形成有限固溶体。溶解度还常常随温度变化,多数情况下,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当过饱和的溶质从固溶体中析出时,它们往往不会以纯元素的形式出现,而是形成富含溶质的化合物(即下面要讲的中间相)或另一种固溶体,这一过程称为沉淀,是实现沉淀强化的关键。

2. 中间相

当两种组元A和B混合时,除了可能形成以A或B为基的固溶体,它们还可能“另起炉灶”,形成一种晶体结构与A、B都完全不同的新相,这就是中间相。中间相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其组元原子常以特定或近似特定的原子比例结合,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例如 Fe3C(渗碳体)。
  2. 拥有自己独特的晶体结构,组元原子在晶格中占据固定的、有序的位置,如图2所示的硼化铁晶格。
  3. 性能与原始组元截然不同,通常硬而脆,但仍保留着金属的基本特性。

图2 硼化铁 (Fe4B2) 的有序晶格结构

描绘合金状态的蓝图:相变与相图

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改变时,合金内部的相的数量或性质可能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相变。如果系统在长时间内各相不再相互转化,则称其处于相平衡状态。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原子在相界处的跨越从未停止,只是双向转化的速率恰好相等。

为了直观地表示多元合金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其内部的相与成分、温度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绘制出了一种几何图形——相图,也叫平衡图或状态图。相图是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图”,通过它,我们可以预测特定成分的合金在任意温度下由哪些相组成,以及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相变。根据组元数量,相图可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相图,其中二元和三元相图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

钢铁材料的“身份证”:铁碳相图深度剖析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中使用量最大、最重要的金属材料,而它们的组织与性能控制,完全依赖于对铁碳相图的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铁碳相图历经多次修订,日臻完善。

图3 铁碳(Fe-Fe3C)亚稳相图

图3展示了工程中至关重要的 Fe-Fe3C 亚稳相图。图中实线部分代表了铁与渗碳体(Fe3C)构成的亚稳系统。之所以称为“亚稳”,是因为渗碳体在理论上会极其缓慢地分解为更稳定的铁和石墨。在普通钢中,这一分解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硅含量较高的铸铁中,石墨化趋势会增强,此时需要参考虚线代表的 Fe-C 稳定系相图。

铁碳相图中的基本相

铁的同素异构特性(即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是铁碳相图复杂性的根源。在相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基本相:

  • 液相 (L):在液相线 ABCD 以上区域存在的铁碳液体溶液。
  • δ-铁素体 (δ-Fe):碳在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高温铁中的间隙固溶体,存在于相图左上角的小区域内。
  • 奥氏体 (γ):碳在面心立方(FCC)结构的 γ-Fe 中的间隙固溶体,存在于 HJESG 区域。奥氏体是大多数热处理工艺的起始组织,其塑性好,能溶解较多的碳。
  • α-铁素体 (α-Fe):碳在体心立方(BCC)结构的 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存在于 GPQ 线左侧。铁素体塑性好、强度低,碳在其中的溶解度极低。
  • 渗碳体 (C 或 Fe3C):铁和碳形成的中间相,即垂线 DFKL 所示。它是一种硬而脆的相,是钢和铸铁中的主要强化相。

关键的恒温转变(三条水平线)

  1. 包晶转变 (HJB线, 1495°C):LB + δH → γJ。在此温度下,特定成分的液体和δ-铁素体反应生成奥氏体。这个转变只发生在碳含量为 0.09% ~ 0.53% 的合金中。
  2. 共晶转变 (ECF线, 1148°C):LC → γE + Fe3C。在共晶点C(碳含量4.3%),液体直接同时凝固成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该组织被称为莱氏体
  3. 共析转变 (PSK线, 727°C):γS → αP + Fe3C。在共析点S(碳含量0.77%),奥氏体直接同时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该组织被称为珠光体。这是碳钢热处理中最核心的转变,珠光体兼具铁素体的韧性和渗碳体的硬度。共析转变温度通常标记为 A1 温度。

其他重要的转变线

  • GS线 (A3温度):亚共析钢(碳含量<0.77%)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的温度线。
  • ES线 (Acm温度):过共析钢(碳含量>0.77%)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 (Fe3CII) 的温度线。
  • 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冷却时,铁素体会析出三次渗碳体 (Fe3CIII)
  • NJ线 (A4温度):奥氏体与δ-铁素体之间的转变线。
  • 磁性转变线:770°C(A2温度)是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点,230°C 则是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点。这些转变不涉及晶体结构的改变。

准确理解和运用铁碳相图,是制定和优化钢材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基础。然而,从理论相图到实际的金相组织控制,中间充满了挑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珠光体片层间距、莱氏体的形态、析出相的分布与尺寸,都直接决定了材料的最终性能。因此,要获得可靠的材料性能,精确的金相分析与组织鉴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金相分析、材料相结构鉴定,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实例追踪:合金在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路径

让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追踪合金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示例1:低碳钢的凝固与相变

图4 铁碳相图左上角区域(K1合金,w©=0.05%)的冷却过程

如图4所示,对于碳含量为 0.05% 的 K1 合金:

  1. 点1:合金开始凝固,从液相中析出 δ-铁素体晶体。
  2. 点a:此时系统处于液固两相区。根据杠杆定律,液相成分由点c确定,固相(δ-铁素体)成分由点b确定,两相的相对量由线段ac和ba的比例决定。
  3. 点2:液相完全消失,合金转变为单一的 δ-铁素体组织。
  4. 3~4之间:随着温度继续降低,发生 δ → γ 的同素异构转变。
  5. 点4以下:合金完全转变为单相的奥氏体组织。

图5 铁碳相图左下角区域的固态相变

继续冷却(如图5所示):

  1. 点1~2之间 (穿过GS线):合金进入 γ+α 两相区,铁素体开始从奥氏体晶界析出。
  2. 点2以下: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铁素体,组织为单相的 α-铁素体。
  3. 对于碳含量稍高的 K2 合金,在点5穿过 PQ 线后,由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下降,会从铁素体中析出细小的三次渗碳体。

图6 K1 成分铁碳合金结晶过程的组织演变示意图

从二维到三维:三元相图简介

当合金组元增加到三个时,相图的解读就变得更加复杂。三元相图需要一个三维空间来完整表示成分(用一个等边三角形平面表示)和温度(垂直于该平面的轴)之间的关系。

图7 铁-铬-镍三元相图在 850°C 的等温断面图

完整的三维相图既难测定也难使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其简化形式,例如等温断面图(如图7所示,固定温度,观察不同成分下的相区分布)或垂直断面图(固定某一/某两组元比例,观察其行为类似二元相图的变化)。这对于开发和理解不锈钢、高温合金等复杂多元合金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