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声振无损检测技术:从振动特性到缺陷表征的原理与方法

日期:2025-07-26 浏览:11

声振无损检测技术:从振动特性到缺陷表征的原理与方法

一、声振检测:一种独特的视角

在无损检测(NDT)领域,声学方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提及声学,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超声波检测,它将工件视为声波脉冲的传输介质。然而,存在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思路——声振检测技术。它不再关注声波的穿透与反射,而是将被检工件本身看作一个复杂的“振动结构”。

通过分析该结构在受激振动时的响应,例如其振动阻抗率、振幅、频率及相位等特性,我们可以反推出其内部的力学性能状态与潜在的材料损伤。这种方法在国内常被称为声振或声阻检测,在国际上则对应机械阻抗法(Mechanical Impedance Method)或振动法(Vibration Method)。其最大的魅力在于经济、高效且易于实现,我们日常中用手指轻敲西瓜判断生熟,就是其最质朴的应用雏形。

声振检测的理论根基,在于对声场特征的深刻理解。一个由声波构成的空间即为声场,而描述这个声场的核心物理量,便是声压、声强与声阻抗率。

1. 声压 (p)

声压是衡量声波强弱的基本尺度。它定义为声波传播时,介质中某点瞬时压强相对于静态压强的增量。其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即 N/m²。由于 Pa 的量值在工程应用中偏小,通常会使用千帕(kPa)或兆帕(MPa)。

声压并非一个恒定值,它随着时间与空间位置(与声源的距离)动态变化。以一个理想的简谐纵波为例,其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y = Acosω(t - x/c)

这里,A 是振幅,ω 是角频率,t 是时间,x 是传播距离,c 是声速。

对时间求导,我们得到质点振动的速度 v 和加速度 a

v = ∂y/∂t = -Aωsinω(t - x/c)

a = ∂v/∂t = -Aω²cosω(t - x/c)

为了建立声压与这些振动参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介质中取一个微小的体积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体积元两侧的压力差驱动其产生加速度。经过积分推导,可以得到声压 p 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

p = Aρωcsinω(t - x/c)

由此,我们得到声压的振幅 pm

pm = Aρωc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非常直观:声压的幅值与质点振动的振幅、介质的密度、声速以及振动频率都成正比。这意味着材料的固有属性和外部激励共同决定了声压的大小。

2. 声强 (I)

如果说声压描述了波动的“强度”,那么声强则描述了能量的“流速”。声强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声场中某点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其法定计量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本质上是能量的传递过程。介质质点因振动而获得动能,因形变而储存势能。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总能量守恒。

以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纵波为例,质点振动速度的最大值 vm。一个体积元的总能量 ΔE 等于其最大动能:

ΔE = 1/2 * Δm * vm² = 1/2 * (ρΔV) * (Aω)²

单位体积介质所具有的能量,即能量密度 E,则为 1/2 * ρA²ω²

声强 I 是能量密度 E 与声速 c 的乘积,因为它代表了单位时间内能量传播过的体积。

I = Ec = 1/2 * ρcA²ω²

结合前面声压振幅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声强与声压、质点振速之间的重要关系:

I = pm² / (2ρc)

I = 1/2 * ρc * vm²

这些关系揭示了声强的核心:它与声压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也与质点振动速度振幅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微小的声压或速度变化,会引起声强更显著的改变,为检测提供了灵敏的放大效应。

3. 声阻抗率 (z)

声阻抗率是连接声压与质点振速的关键桥梁,也是声振检测技术中最核心的参数之一。从 pm = ρcvm 出发,我们可以得到:

vm = pm / (ρc)

这个关系式表明,在声压一定时,ρc 的值越大,质点的振动速度就越小。ρc 这个组合量,反映了介质对声振动的阻碍程度,因此被称为介质的特性声阻抗或声阻抗率,通常用 z 表示,即 z = ρc

声阻抗率 z 的定义是平面行波中某点有效声压 p 与该点质点有效振速 v 的比值。其法定单位为 Pa·s/m。

更有价值的是,声速 c 本身又与材料的弹性模量 E 和密度 ρ 相关:c = (E/ρ)1/2。代入声阻抗率的表达式,我们得到:

z = (Eρ)1/2

这个公式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声阻抗率直接关联着材料最基本的两大物理属性:弹性和密度。对于一些非常薄的结构,如胶接层或涂层,直接测量其声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声阻抗率 z 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测量的、能够反映其物理状态的窗口。正是这一特性,使声阻抗率成为声振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蜂窝结构等新材料和新结构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应对的缺陷,如内部脱粘、分层、疲劳微裂纹和低能量冲击损伤等,声振检测技术却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要准确评估这些复杂结构的粘接质量和内部损伤,精确测量其局部或整体的声学响应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更依赖于专业的测试方法和数据解读能力。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二、声振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

依据测量方法的不同,依赖构件振动特征的声振检测技术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各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具体见表1。

表1 常用的四类声振检测技术

测量方法 原理与特点 应用实例
单点激振,单点测量
(整体响应)
利用整体模态检测原理。通过单点测量和后续信号处理分析结构整体的响应。方法简单快速,但对局部微小缺陷不够敏感。 适用于棒、梁、轴等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工件,或如发动机叶片等标准件的批量筛选。
逐点激振,逐点测量
(局部响应)
利用局部阻抗率检测原理。在待测区域逐点施加激励并测量该点的响应。对局部脱粘、分层等缺陷检出能力强,但需对表面进行扫查,耗时较长。 广泛用于复合材料、金属叠层结构以及蜂窝夹层结构的粘接质量检测。
多点激振,选择性测量
(整体响应)
利用振动模态检测原理。通过多点激励获取更丰富的模态信息,检测速度快,对局部缺陷的灵敏度也较高。但需要更复杂的测量和信号处理系统。 多用于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框架或大型构件的完整性评估。
单点激振,多点/面测量
(局部响应)
利用振动引发的表面效应(如位移或热效应)原理。对局部缺陷灵敏度极高,能检测紧密贴合的脱粘缺陷,速度快。但设备非常复杂昂贵。 通常与激光全息、红外热像等技术结合,用于高要求的复合材料或蜂窝结构的粘接质量检测。

随着技术的演进,声振检测正朝着仪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旨在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检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复合材料与胶接结构便携式检测仪,其核心大多应用了声振检测的原理。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