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检测作为一种动态的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实时“倾听”材料内部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微观损伤信号,从而评估结构件的完整性与健康状态。整个检测过程的成败,高度依赖于一套设计精良、匹配得当的检测设备与信号处理系统。这套系统从捕获微弱的声发射波,到将其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性地拆解声发射检测的硬件构成与软件核心,深入探讨从传感器选型到最终数据解读的全链路技术要点。
传感器是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其核心任务是将材料表面因声发射波引起的微弱机械振动,精准地转换为电信号。
声发射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压电效应。某些晶体材料(如石英、锆钛酸铅陶瓷)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时,其表面会产生电荷,此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在电场作用下,这些晶体也会发生弹性形变,称为逆压电效应。声发射传感器正是利用了正压电效应:当声发射应力波传到被测件表面,引起局部振动,这种振动传递给紧密耦合的传感器,使其内部的压电晶片受力变形,进而产生可测量的电压信号。
常用的压电材料主要是非金属介电晶体,其中,锆钛酸铅(PZT-5)因其高接收灵敏度而成为主流选择。而在高温环境下,则需要选用居里点更高的材料,例如铌酸锂晶体,其工作温度可达540°C,甚至更高。
传感器的核心特性包括频响宽度、谐振频率和幅度灵敏度。这些特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压电晶片的几何形状、尺寸、弹性/压电常数,以及阻尼块的设计、壳体内的安装方式和现场的耦合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一个基础的物理关系是:压电晶片的谐振频率与其厚度成反比,这意味着更薄的晶片对应更高的谐振频率。
传感器作为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检测的成败。在实际应用中,压电型传感器因其可靠性和适用性而占据主导地位,而电容型和光学型则多用于特殊的校准或实验室研究。压电型传感器内部又可根据结构和功能细分出多种类型,如何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检测目标和环境。
表1 传感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
类型 | 特点 | 适用范围 |
---|---|---|
单端谐振传感器 | 谐振频率多位于50~300kHz,典型为150kHz。频带窄,波形畸变大,但灵敏度高,皮实耐用,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常规检测。 | 大多数材料研究和构件的无损检测。 |
宽频带传感器 | 响应频率宽(约100~1000kHz)。灵敏度低于谐振式,但能更真实地反映波形信息,操作简便。 | 适用于需要进行频谱分析、波形分析的场合,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信号源或噪声。 |
差动传感器 | 内部由两个反向连接的压电晶片构成,能有效抑制共模电磁干扰。灵敏度略低于单端式。 | 强电磁噪声环境下的检测,是单端传感器的理想替代。 |
高温传感器 | 采用高居里点晶片(如铌酸锂),可耐受高达540°C甚至更高的温度。 | 在线反应容器等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健康监测。 |
微型传感器 | 尺寸小巧,通常为谐振式。受体积限制,频带较窄。 | 适用于小型试件的实验室研究或空间受限区域的无损检测。 |
电容传感器 | 直流偏置的静电式位移传感器,频率响应平坦(可达30MHz),物理意义明确,可用于定量测量。但操作复杂,灵敏度低。 | 主要用于源波形的精确定量分析或作为绝对灵敏度校准的标准。 |
锥形传感器 | 频率响应在100~1500kHz内较为平坦,灵敏度优于普通宽带传感器。但尺寸较大,操作不便。 | 用于源波形分析、频谱分析,也可作为传感器校准的二级标准。 |
光学传感器 | 基于激光干涉计量,频率响应平坦(可达20MHz),具有非接触、点测量的独特优势。但系统复杂,灵敏度低。 | 主要用于实验室级别的定量分析,也可作为标准位移传感器。 |
以最常见的压电型谐振传感器为例,其内部结构精密而紧凑。
图1 压电型谐振传感器的结构
其核心是压电元件(通常为PZT-5陶瓷晶片),负责声-电转换。晶片表面镀有5~19μm厚的银膜作为电极。一层陶瓷保护膜不仅保护晶片,还起到与被检件之间的电绝缘作用。金属外壳则为内部元件提供电磁屏蔽。导电胶用于固定晶片并确保电气连接。在差动传感器中,两个反向连接的晶片可以输出差动信号,有效抑制共模噪声。此外,传感器的材料选择还必须考虑温度、腐蚀、核辐射、压力等严苛的检测环境因素。
传感器的灵敏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校准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绝对灵敏度校准:这是定量分析和选择二级标准传感器的基础。其灵敏度 M 通常定义为在特定频率下,传感器输出电压(V)与试件表面垂直位移速度(m/s)之比,单位为 V/(m·s)。
相对灵敏度校准:在批量检测或现场应用中,需要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来检查传感器灵敏度的一致性。
从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被后续系统有效分析。这个过程包括电缆传输、信号放大和滤波等环节。
传感器、前置放大器和主机之间通过电缆连接。常用的类型包括同轴电缆、双芯绞合线和光纤电缆。
为了从背景噪声中区分出有效的声发射信号,系统设置了一个检测门槛(Threshold)。门槛比较器只允许幅度高于该设定电压值的信号通过,从而被识别为声发射信号。
图4 门槛比较电路原理
现代仪器中的门槛主要有三种类型:
经过门槛筛选的信号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节。
1. 放大器
dB_G = 20 * lg(V_out / V_in)
其中 V_out
是输出电压,V_in
是输入电压。2. 滤波器 滤波器用于剔除无关频段的噪声,限定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
100-400kHz
的带通滤波器是优先选择。表2 频率滤波器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类型 | 功能 |
---|---|
高通滤波器 | 允许频率高于设定值的信号通过。 |
低通滤波器 | 允许频率低于设定值的信号通过。 |
带通滤波器 | 允许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 |
经过前端处理后的信号,最终被送入信号处理器进行分析和解读。
从波形形态上看,声发射信号主要分为三类:
图5 突发型声发射信号波形
图6 连续型声发射信号波形
图7 突发与连续信号的混合
为了量化分析,系统会从每个声发射信号(称为“撞击”,Hit)中提取一系列特征参数。
图8 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示意
表3 常用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
参数 | 含义 | 特点与用途 |
---|---|---|
撞击到达时间 | 信号波形与门槛电平第一个交点对应的时刻。 | 用于时序分析和时差定位计算,其精度直接影响定位准确度。 |
撞击 (Hit) 计数 | 单个通道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总数或单位时间内的数量(率)。 | 反映声发射活动的总量和频度,是活动性评价的基础。 |
事件 (Event) 计数 | 在一个定位阵列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撞击确定的一个声发射源。 | 反映声发射源的总量和频度,用于源的活动性和定位集中度评价。 |
振铃计数 (Counts) | 信号波形超过检测门槛的振荡次数。 | 处理简单,能粗略反映信号强度和频度,广泛用于活动性评价。 |
幅度 (Amplitude) | 信号波形的最大幅值,通常以dB表示。 | 与声发射源的能量直接相关,是区分源类型、评估强度和衰减的关键参数。 |
能量计数 | 信号波形检波包络线下的面积。 | 反映事件的相对能量,比振铃计数更稳定,常用于源类型鉴别和活动性评价。 |
持续时间 (Duration) | 信号从首次越过门槛到最终降至门槛以下的时间间隔。 | 与振铃计数相似,但对特定噪声(如摩擦)的鉴别更有效。 |
上升时间 (Rise time) | 信号从首次越过门槛到达到最大幅值的时间间隔。 | 受传播路径影响较大,有时用于鉴别机电噪声。 |
有效值电压 (RMS) | 在一定采样时间内,信号电平的方均根值。 | 与信号幅度相关,测量简便,主要用于评价连续型声发射的活动性。 |
平均信号电平 (ASL) | 固定采样时间内,信号电平时间平均值的对数(dB)。 | 与RMS用途相似,对动态范围要求高的连续信号尤为有用,也用于测量背景噪声。 |
在记录这些参数的同时,系统还会同步记录外变量,如时间、载荷、温度、位移等,以便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损伤与外部条件的关系。
获取准确的参数值,需要理解并控制两个关键因素:
检测门槛:门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多个参数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门槛从T1提高到T2,振铃计数、持续时间、能量计数等都会显著减小。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检测标准通常要求门槛值在仪器工作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于±1dB,并且在同一阵列中应使用相同的门槛设置。
图9 门槛值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采集的影响
增益:信号幅度通常用分贝(dBAE)表示,以1μV的传感器输出作为0dB的参考基准。实际计算时,系统测量的是放大后的信号峰值电压,再减去总增益。这个过程中,放大器的电压范围限制可能导致强信号失真(削波),使得计算出的幅度值小于真实值。例如,一个40dB增益(放大100倍)、输出范围±10V的放大器,对于一个120mV(101.58dB)的输入信号,其输出会被限制在10V,导致系统计算出的幅度为100dB。因此,合理设置增益,避免信号饱和,是保证幅度测量准确性的前提。
源定位是声发射检测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它通过布置传感器阵列,利用信号到达各传感器的时差来估算声发射源的位置。
图10 源定位分类
这是一种快速、粗略的定位方法,适用于信号衰减大、声发射事件密集的材料(如复合材料)。
图11 区域定位原理
这是一种更精确但更复杂的定位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构件检测。它通过测量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Δt),结合已知的声速(v)和传感器间距来计算源的坐标。
一维定位(线定位):至少需要两个传感器。声源位于以两个传感器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双曲线与传感器连线的交点作为源的一维坐标。
图12 一维定位法
二维定位:至少需要三个传感器,但为了获得唯一解,通常使用四个或更多传感器。声源位置由多条双曲线的交点确定。现代算法如非线性衰减算法(NLR)和过定位算法,甚至可以利用3-8个撞击信号进行智能计算,并引入幅度-距离修正,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图13 二维定位原理
图14 不同定位阵列示意
时差定位虽精确,但其应用也存在挑战。首先,它对信号质量要求高,很多低幅度的信号可能因衰减而无法到达所有传感器,导致无法定位。其次,定位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结构件的衰减不均匀性、声速变化、传感器耦合差异、系统计时精度等。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单个定位点的绝对精确,而应从统计学角度观察定位的集中区域,这些区域与实际损伤位置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获取高精度的定位结果,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依赖于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的分析能力。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声发射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声发射数据最终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呈现,为工程师提供决策依据。
声发射系统可以从不同维度分类,如通道数(单/双/多通道)、功能(专用/通用)、原理(参数/波形采集)等。
表4 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类型、特点、适用范围
类型 | 特点 | 适用范围 |
---|---|---|
单(双)通道系统 | 通道少,但现代产品功能强大,与多通道系统功能无异,仅通道数受限。 | 实验室小型试样检测、现场构件局部监视、管道泄漏检测。 |
多通道系统 | 采用模块化插卡式结构,可扩展至数百通道,功能全面,支持多模式定位和复杂分析。 | 适用于大型构件(如压力容器、桥梁)的整体检测。 |
工业专用系统 | 功能单一,设置和操作简便,针对性强。 | 刀具破损监视、泄漏监视、旋转机械异常监视等特定工业应用。 |
一个典型的声发射检测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上,每个独立的信号处理链路称为一个通道,多通道系统通过并行结构组合而成。
图21 单通道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组成
多通道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通道控制器和协调器,以确保各通道数据采集的同步性。
图22 多通道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组成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声发射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全数字、从笨重到便携的巨大变革。当前主流是基于PC插卡的全数字化系统。
图23 声发射检测系统PC插卡
现代系统性能强大,通道可扩展至数百个,采集速度高达20,000 hits/s,波形采样率可达40MHz。软件功能也日益丰富,集成了三维定位、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高级工具。更重要的是,系统正朝着小型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掌上型仪器已问世,而更具革命性的无线声发射系统也即将商业化,这将彻底摆脱繁琐的电缆束缚,极大提升现场检测的效率和灵活性。
图24 国外多通道检测系统
图25 掌上型两通道声发射检测系统
选择系统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