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微波检测装置:系统构成、核心部件与技术选型解析

日期:2025-07-26 浏览:3

微波检测装置:系统构成、核心部件与技术选型解析

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微波无损检测系统,理解其内部的精密构造是第一步。整套装置可以看作一个协同工作的有机整体,从信号的产生到最终的成像,每一个环节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一套完整的微波检测装置,其架构通常包含四大核心部分。

一、微波检测装置的基本系统构成

任何探测仪器都离不开信号的拾取、放大和处理显示,微波检测装置也不例外。在此基础上,针对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还需增加扫查机构。

  1. 信号拾取部分:这是整个检测链的起点。

    • 微波信号源与调制电路:负责产生符合特定检测需求的、经过调制的微波信号。
    • 微波天线(传感器):扮演着“探头”的角色。发射天线将微波信号馈入待测试件,而接收天线则捕获穿透、反射或散射后携带了试件内部缺陷信息的微波信号。
    • 微波检测网络:对接收到的高频微波信号进行处理,解调出能够反映缺陷特征的低频参数信号。
  2. 信号放大部分:由于从试件返回的信号往往非常微弱,需要通过高增益放大电路将其放大,以显著提高信噪比,确保后续处理的有效性。

  3. 数据处理与显示部分:放大了的低频信号被送入计算机。通过专门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后,最终以平面二维(2D)或立体三维(3D)的图像或数据形式呈现给操作者。

  4. 扫查机构部分:在实际的工程检测中,为了实现对大面积区域的覆盖,需要一个机械装置带动天线按照预定轨迹进行扫查,这一部分同样不可或缺。

二、微波检测装置的核心部件详解

深入到系统内部,我们可以看到构成上述功能的具体硬件。其中,信号源、传输线和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决定了检测系统的性能上限。

1. 微波信号源:系统的心脏

微波源的技术选型,主要在微波真空器件和固态器件之间展开,二者各有千秋。

  • 微波真空器件:以反射速调管(Klystron)、行波管(TWT)、回波振荡管(BWO)为代表。它们的突出优势在于功率大、频带宽。工作频率可覆盖 5~270 GHz,连续波功率高达 1~3 kW,峰值功率在 1GHz 时甚至可达 5MW。然而,其体积庞大、供电系统复杂的缺点,限制了它们在许多要求便携与紧凑的无损检测场景中的应用。

  • 固态器件:这是当前的主流技术路径。例如,冲击雪崩渡越时间(IMPATT)二极管的输出功率已能达到几十瓦甚至更高;而耿氏(Gunn)体效应二极管在 8 mm 波段的连续波输出功率可达 100 mW 以上,且噪声电平更低。这类器件的工作频率已拓展至 3 mm 波段,输出功率在几十毫瓦级别,其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微波检测应用的需求。

2. 微波传输线:能量的通道

微波传输线负责高效地传递微波能量,常见的形式包括同轴线、波导管和微带线。


图1 微波传输线

  • 同轴线:由同心的内外导体构成,结构灵活,分为软、硬两类。其性能参数可参考下表。

表1 国产同轴射频电缆参数

参数
型号
特性阻抗
衰减不大于
/(dB/m)
电晕电压
/kV
绝缘电阻
/(MΩ/km)
SYV-50-2 50 0.1561 1 10000
SYV-50-5 50 0.082 3 10000
SYV-50-11 50 0.052 5.5 10000
SYV-75-2 75 0.280 6.9 10000
SYV-75-5 75 0.082 2 10000
SYV-75-18 75 0.026 8.5 10000
SWV-50-2 50 0.160 3.5 10000
SWV-50-7 50 0.065 4 10000
SWV-75-7 75 0.061 3 10000
  • 波导管:是传输微波最经典的组件,通常为矩形中空金属管。其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只能传输频率高于其截止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低损耗的优点。

表2 常用矩形波导参数

波导型号 主核频率范围/GHz 截止频率/GHz 内截面尺寸/mm 壁厚/mm 衰减值/(dB/cm)
宽度向 高度向
WJB-100 8.20~12.16 6.557 22.86 10.16 1.0
WJB-120 9.84~15.07 7.868 19.05 9.52 1.0
WJB-140 11.9~18.0 9.487 15.80 7.90 1.0
WJB-180 14.5~22.01 11.571 12.96 6.48 1.0
WJB-220 17.6~26.77 14.071 10.67 4.82 1.0
WJB-260 21.7~33.07 17.357 8.64 4.32 1.0
WJB-320 26.4~40.42 21.077 7.11 3.56 1.0
  • 微带线:代表了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尽管存在一定的泄漏问题,但其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等对空间和重量有严苛要求的微波检测系统中,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波导管。

3. 微波传感器:系统的“眼睛”

微波传感器,即微波天线,是实现与被测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它既要向试件高效地发射微波能量,又要灵敏地接收回波。根据收发配置,可分为单天线系统(收发共用)和双天线系统(收发分离)。

从工作原理上看,用于无损检测的天线多属于传输型天线。与用于雷达、遥感的辐射型天线不同,传输型天线专为近场探测优化,能够在近距离上获得更好的指向性,从而提升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传输型天线:

  1. 末端开口的同轴线或波导管:这是最简单的传感器形式。其指向性高度依赖于与试件表面的距离,只有在贴近表面时效果才好。一旦远离,波束会迅速发散,导致探测性能下降。

  2. 介质天线:通过在波导管口加装尖顶或楔形的介质棒,利用渐变形状实现与波导管及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这种设计能有效改善近场指向性。
    图2 介质天线示意图

  3. 微带边缘场谐振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利用微带线的边缘场效应构成谐振器。通过谐振法进行检测,它对试件表面的介电特性变化极为敏感,能够实现微米量级的超高空间分辨力,非常适合于表面微小缺陷的精密检测。
    图3 微波谐振传感器

  4. 合成孔径天线:为了突破单个天线的物理孔径限制,可以采用多个天线组合,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合成”一个等效的大孔径天线。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天线阵列的整体空间分辨力。
    图4 天线合成孔径原理图

三、微波检测仪器的类型与发展阶段

根据应用目标和技术成熟度,微波检测仪器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按检测对象划分:

  • 非电量参数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材料的宏观性能参数,如湿度计、厚度计、浓度计、温度计等。
  • 质量控制与评估仪器:主要用于探测材料或结构内部的缺陷,如各种微波探伤仪,是无损检测领域的核心应用。

按发展阶段划分:

  1. 微波检测试验装置:在技术研发初期,工程师会针对特定检测对象,研究微波源、设计专用传感器和检测网络。然后将这些模块与现有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等通用设备连接,搭建成一套实验系统。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是开发专用仪器的基础。

  2. 专用化微波仪器设备:当技术验证成熟后,就可以将试验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系统集成和优化,开发出稳定可靠的专用仪器,如探地雷达、微波湿度计等。这些专用设备的出现,标志着相应的微波检测技术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实用阶段。

从实验室的试验装置到工厂的专用设备,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对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用性的全面提升。这一过程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材料与结构质量评估,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