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谱测量领域,传统方法通常依赖于色散型单色器(例如光栅单色器),通过逐点扫描不同波长,并用单个探测器顺序记录信号。这种方式在特定条件下行之有效,但其效率和信噪比往往成为性能瓶颈。相比之下,傅里叶变换(FT)光谱法则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更为高效的路径,尤其在红外光谱(IR)分析中,其优势尽显。
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核心,并非色散元件,而是一台干涉仪,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迈克尔逊型干涉仪(见图1)。
图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中使用的迈克尔逊型干涉仪
让我们深入探究其工作机理。当一束波长为 λ、强度为 Iλ0 的光进入干涉仪后,其输出信号的强度会随着动镜位移量 Δx 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改变。
如果动镜以一个恒定的速度 v 移动,那么在时间 t 时,其位移量 Δx = vt。这样,输出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Iλ(t) = Iλ0sin( (4πv/λ)t ) = Iλ0sin(ωλt)
这个公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物理过程:特定波长 λ 的光,其强度被调制成了一个独特的正弦波信号,其调制频率 ωλ 直接取决于光的波长。换言之,干涉仪巧妙地将光谱信息(波长 λ)编码到了时域信号(频率 ωλ)之中。
当入射光包含多种不同波长的组分时,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便是所有这些正弦波信号在时间上的叠加。这个复杂的叠加波形,被称为干涉图(interferogram),它本质上是整个光谱的傅里叶变换。
接下来的步骤就顺理成章了:我们无需任何分光设备,只需对实验测量到的干涉图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就能瞬间解码出原始的光谱图。整个过程实现了从时域到频域(光谱域)的转换。
这种“先打包,后解码”的策略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探测器噪声较大且对光谱分辨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傅里叶变换光谱法的信噪比远超传统色散光谱法。红外光谱分析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场景,其探测器灵敏度相对有限,因此,高效的傅里叶变换方案成为了该领域的首选技术,并催生了强大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
要获得一张信噪比高、结果可靠的红外图谱,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谱图解析都有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