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分离与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基本工作流程依赖于一套精密设计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流动的载气(即流动相,通常为氦气或氢气)、进样口、装有固定相的分离色谱柱以及检测器构成。
分析的本质,在于待测物在惰性的气体流动相与涂覆在色谱柱内壁的固定相之间进行反复的分配-平衡过程。在现代分析中,毛细管气相色谱占据主导地位,其色谱柱通常是内壁涂覆了固定相的熔融石英开管柱。固定相的选择范围极广,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甲基聚硅氧烷,到经过不同改性的聚乙二醇,再到用于手性分离的特种色谱柱,不一而足。通过调整固定相的极性,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家族成员众多,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俘获检测器(ECD)、光离子化检测器(PI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原子发射检测器(AED)以及质谱检测器(MS)。
除AED和MS外,大多数检测器产生的是一个与流出色谱柱的待测物量成比例的电信号。AED在产生电信号的同时,还能提供待测物中特定元素的发射光谱,为元素定性提供了额外信息。而质谱检测器(MS)则与众不同,它响应的是质量——所有有机化合物共有的物理属性,这使其成为强大的定性与结构确证工具。
毛细-管色谱技术尤其擅长处理复杂混合物、化学与物理性质极为相近的组分,以及组分类型繁多的样品。由于其分离机理基于气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因此待测物必须能在GC进样口所能达到的温度(通常为50°C至300°C)下有效气化,并且在气相状态下保持化学稳定。
样品的引入方式主要有分流进样、不分流进样和柱上进样三种,每种方式都对应着特定的应用场景。
样品可以气态或液体溶液的形式引入气相色谱仪。如果待分析的样品是固体,必须先将其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或将基质中的目标分析物萃取到溶剂里。对于复杂的基质,可能需要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液相色谱或固相萃取等一系列步骤,将目标物与大量共萃取物分离,以降低干扰。
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能够同时提供多种定性信息。色谱图的整体面貌直观地反映了样品的复杂程度。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则可用于大致根据其挥发性进行分类。然而,化合物通过GC系统的速率(即保留时间)并非仅由挥发性决定,它还受到化合物极性、固定相极性、柱温以及载气流速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联用技术如GC-AED和GC/MS则能提供更为确切的定性乃至结构信息。
可溯源的定量分析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器,GC仪器都必须使用已知浓度的目标分析物标准溶液进行校准。通常,校准溶液和待测样品中都需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或称替代物)。所选的内标物在化学性质上应与目标分析物相似,在许多GC/MS应用中,甚至会使用目标物的同位素标记类似物作为内标,以获得最高的准确性。
在整个分析批次中,所有校准溶液和未知样品中加入的内标量应基本保持一致。校准可以通过构建覆盖样品测量范围的校准曲线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测量与样品浓度非常接近或能将其夹在中间的校准溶液,计算响应因子来完成。要获得一张信噪比高、结果可靠的图谱,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数据处理都有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有机物成分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为了确保整个GC分析方法(包括萃取、分析物分离和定量)的有效性,应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CRMs)进行验证。NIST等机构提供了基质类型广泛的CRMs,它们是方法开发与日常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