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XRF)分析是一种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元素成分分析技术。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材料中从铍(Be)到铀(U)的绝大多数元素种类及其含量,已成为工业质量控制、材料研发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XRF的分析原理根植于原子物理学。当待测样品(可以是固体、粉末或液体)受到高能量的初级X射线或粒子束(如电子或质子)照射时,样品中原子的内层电子会被激发并脱离其原有轨道,形成一个电子空穴。
原子处于这种高能不稳定状态时,外层电子会迅速跃迁以填充内层空穴,这个“弛豫”过程会释放出能量。能量以次级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这种次级X射线被称为特征X射线或X射线荧光。
关键在于,每种元素发射的特征X射线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志性的能量(或波长)分布,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因此,通过探测这些特征X射线,我们可以实现:
根据应用需求和工作条件,XRF光谱仪发展出了多种设计构型,其价格也从数万美元到三十万美元不等。
XRF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样品中主量和次量成分的快速、精准分析。其浓度分析范围极宽,可从约1mg/kg(ppm级)覆盖至100%质量分数。单次分析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且总体相对不确定度可以控制在1%甚至更低。
凭借这些优势,XRF在众多工业领域的质量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涵盖金属与合金、矿业与矿物、水泥、石油、电子及半导体等行业。
XRF常被称为“无损检测”,因为样品在分析前几乎无需或只需极少制备,且分析过程通常不会对样品造成宏观损伤。例如,一块合金样品在经过XRF分析后,完全可以用于后续的其他性能测试。然而,需要严谨地认识到,高能X射线在分子层面会造成损伤,因此对于有机基体等对电离辐射敏感的材料,XRF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损”。
当目标元素浓度低于1mg/kg时,痕量分析变得复杂。谱图背景的干扰成为主要障碍,其水平受到光谱仪几何构型、激发源、待测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样品基体平均原子序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实现更低检测限的痕量分析,通常需要采用特殊设计的仪器(如全反射XRF)以及类似于其他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破坏性样品制备技术。
XRF本质上是一种相对分析技术,其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校准过程。在分析过程中,样品中某一种元素发射的特征X射线可能会被基体中的其他元素吸收,或者激发这些元素产生它们自己的荧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基体效应。
基体效应是XRF定量分析中最核心的挑战。为了获得最佳性能,用于校准的标准物质(标样)其整体化学成分必须与待测未知样品的成分高度相似。
为补偿基体效应,业界发展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校正方法,包括经验系数法和理论模型(如基本参数法,FP法)。尽管仅利用理论和基本物理常数(描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参数)进行无标样分析是可能的,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差异很大,高度依赖于模型和样品类型。此外,样品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矿物相、表面形貌以及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同样会影响测量结果。
要获得一张信噪比高、结果可靠的图谱,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校准方法选择和基体校正模型的应用都有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金属材料成分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要获得具备溯源性的高精度定量结果,光谱仪必须经过严格校准。
校准品的选择取决于样品形态和待测浓度范围。通过破坏性的制样方法,如硼酸盐熔融法,可以用高纯度的元素、化合物或溶液等一级标准物质来制备校准品。只要这些标准物质的纯度和化学计量关系得到保证,分析结果便可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这里的关键前提是,校准品和未知样品的整体基体必须严格匹配。对于液体样品,只要校准溶液的基体与未知样足够相似,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不得不使用一系列与未知样匹配程度各异的校准品时,基体校正就变得至关重要。首选方法是利用理论和基本参数模型来估算校正系数,但即便如此,仍需一定数量的、以标准物质形态存在的校准品来标定光谱仪。此时,结果的溯源性通过这一组标准物质传递至其颁发机构。
在特定情况下,当待测材料可以进行预处理以掺入特定物质时,内标法、内参比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等也是基体校正模型的有效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