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钢铁冶金领域,连续铸造技术是实现高效、大规模生产的基石。而在这条由高温钢水构成的“河流”中,确保其平稳、洁净、可控地从钢包流向结晶器的,正是被称为连铸“三大件”的功能耐火材料。它们看似只是通道与阀门,实则是维系整个连铸系统顺畅运转的精密功能部件。
所谓“三大件”,是行业内对塞棒 (Stopper Rod)、长水口 (Long Nozzle/Shroud) 和 浸入式水口 (Submerged Entry Nozzle, SEN) 这三种关键耐火材料的统称。它们的核心使命是构建一个封闭、高效的钢水输送体系,将钢包、中间包与结晶器这三个核心单元紧密耦联,实现对钢液的精准控流、导流,并严密隔绝空气,防止钢水发生二次氧化。
这三大部件在连铸线上各司其职,其精密协作共同保证了最终铸坯的质量。
长水口(保护套管):作为连接钢包与中间包的第一道桥梁,长水口安装在钢包底部滑动水口的下方。它的作用远不止是简单的“导管”。在钢水从钢包注入中间包的过程中,长水口形成了一个密闭通道,有效避免了高温钢水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的剧烈氧化,同时防止了钢水飞溅,保证了作业安全与钢水洁净度。
整体塞棒:安放于中间包内的上水口之上,整体塞棒扮演着“流量调节器”的关键角色。通过其上下运动,可以精准地控制钢水从中间包流入下方浸入式水口的速率。这种精细的流量调控对于稳定结晶器液位、保证铸坯均匀凝固至关重要。
浸入式水口 (SEN):这是“三大件”中结构与功能最为复杂的元件,是钢水进入结晶器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决定铸坯质量的关键环节。它的职责是多维度的:
可以说,从长水口的稳定输送,到塞棒的精准节流,再到浸入式水口的最终优化,这三大件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连铸工艺中钢水流的生命线。它们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性能衰退或失效,都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铸坯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对这些功能耐火材料的材质选择、结构设计及在线使用的性能监控,是钢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核心议题。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性能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