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铸钢的生产链条中,中间包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当高温钢水从钢包经长水口注入中间包时,其携带着巨大的动能,在中间包底部形成一个能量高度集中的“冲击区”。这种高速、持续的钢水流,对包底耐火材料构成了严峻的冲刷与侵蚀考验。在实际生产中,中间包因冲击区耐材过早损毁而被迫下线,并非罕见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节奏,还可能因耐材的剥落而二次污染钢水。
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冲击区,延长中间包使用寿命,同时确保钢水纯净度,成为冶金工程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采用浇注料预制块来构筑这道关键防线。
最初,在冲击区安放预制块,其功能更像一个单纯的“冲击垫”,目的直接而明确:硬碰硬地抵御钢水冲击,充当“牺牲层”,保护其下的永久衬。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包底的快速侵蚀问题。
然而,工程师们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发现,冲击区的构件不仅能“防”,还能“控”。基于这一思路,一种功能更强大的控流装置——中间包钢水湍流控制器(或称湍流器)应运而生。
湍流控制器本质上也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浇注料预制块,但其核心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耐冲击。通过精确设计的几何形状,如波纹形、弯月形、浅槽形乃至烟灰缸形,它能够主动干预和优化中间包内的钢水流动行为,带来一系列冶金学上的增益:
可以说,从冲击垫到湍流器的发展,标志着中间包技术从被动的“防护”思维,向主动的“冶金精炼”思维的转变。其最终目标,已不仅仅是延长炉衬寿命,更是为了获得更高质量、更洁净的钢材。
湍流控制器和冲击垫所用的耐火材料,主要是预制的高性能浇注料。材质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其在高温、强冲刷环境下的服役表现。目前,主流的技术路径主要有铝镁质和镁质两种。
下表展示了某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三种典型防冲击耐火材料(分别标记为A-高铝质、AM-铝镁质、M-镁质)的关键理化性能指标。
表1 中间包用防冲击耐火材料的理化指标
项 目 | A (高铝质) | AM (铝镁质) | M (镁质) |
---|---|---|---|
w(Al2O3)(不小于)/% | 80 | 80 | 8 |
w(MgO)(不小于)/% | — | 5 | 85 |
体积密度(不小于)/g·cm-3 | 2.80 | 2.75 | 2.85 |
常温耐压强度/MPa | 60 | 65 | 60 |
常温抗折强度/MPa | 9 | 8 | 8.5 |
加热永久线变化(1500°C×3h)/% | -0.5~+0.1 | -0.5~+0.1 | -0.5~+0.1 |
这份数据揭示了不同材质设计的核心逻辑。
对这些理化指标的精确测定与解读,是进行材料选型、优化工艺以及进行质量控制的根本依据。每批预制块的性能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整个连铸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耐火材料性能评估与失效分析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理化性能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