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胶接结构无损检测:方法选择策略与能力对比

日期:2025-08-04 浏览:6

胶接结构无损检测:方法选择策略与能力对比

在复合材料与现代制造业中,胶接结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一个长期困扰工程师的难题是:如何精准、高效地评估隐藏在内部的胶接质量?现实是,不存在任何一种“万能”的无损检测(NDT)方法能够应对所有工件和所有缺陷类型。可靠的检测结论,几乎总是源于多种方法的协同应用与互补验证。

更进一步看,无损检测技术的选择不应是生产制造阶段的末端环节,而应前置到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构件设计的初期就将可检测性纳入考量,是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根本。

制定检测策略的核心考量

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检测方法,需要基于一个系统性的评估框架。这通常涉及对以下四个维度的综合判断:

  1. 被检工件的物理特性:工件的几何形状(平板、曲面、复杂构型)和材料属性(金属、复合材料、多层结构)是首要约束条件。
  2. 待测缺陷的关键信息:预判可能存在的缺陷类型(如空洞、脱粘、疏松、夹杂)及其尺寸,决定了所需方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3. 检测区域的可达性:是单面可达还是双面可达?检测空间是否受限?这直接影响了接触式/非接触式、透射/反射等模式的选择。
  4. 可用的资源与能力:实验室或现场现有的设备能力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方案能否落地的现实因素。

蜂窝夹心壁板:一个典型的制造过程检测案例

以航空航天领域常见的蜂窝夹心壁板为例,其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流程通常是一个多步骤、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链条:

  • 材料性质检测:确保基材和胶粘剂等原材料符合技术规范。
  • 表面制备校验:通过楔子试验、“T”剥离等方法,验证粘接面的处理效果。
  • 试验胶膜(试验性粘接)校验:通过制作并测试小样件,验证胶接工艺的稳定性。
  • 目视检测:对外观进行初步检查。
  • 射线检测:用于发现内部的进水、高密度夹杂物或其他不连续缺陷。
  • 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利用超声C扫查等技术,精确评估蒙皮与蜂窝夹芯的粘接状态。
  • 声振与超声手动检测:采用超声脉冲回波、多层粘接检测仪、粘接强度检测仪等技术,对加强片、封边件等局部关键区域进行手动复查。

各类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边界

为了直观比较不同NDT技术对特定缺陷的探测能力,工程界通过对含有人工预埋缺陷的样件进行测试,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下述表格分别展示了针对“板-板”结构和“蜂窝”结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评定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源于较早期的研究,部分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例如,像美国Staveley公司开发的Sonic Bond-Master这类集成了声阻、粘接强度和声-超声波等多种模态的现代仪器,其检测能力已远超单一方法。根据多家工厂的验证,该类设备几乎能覆盖表1和表2中除“粘附力差”和“进水”之外的所有缺陷。尽管如此,下列表格作为经典参考,对于我们理解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1: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板-板结构缺陷的评定结果

缺陷类型 方法 软X射线照相 中子射线照相 粘接强度检测仪 多层粘接检测仪 涡流-声检测仪 声阻仪 接触脉冲回波 接触穿透传输 水浸超声波C扫查脉冲回波 水浸超声波C扫查穿透传输 水浸超声波C扫查反射板 敲击检测 全息照相 热成像
1. 空洞 D D D D D D D D② D D PD PD D
2. 脱粘 PD D D D D D D D② D D PD D D
3. 疏松 D D ND ND PD D D D② D D ND ND PD
4. 胶膜上未取掉保护膜 PD D PD PD D D D D② D D PD D PD
5. 缺胶 D D D D D D D D② D D PD PD D
6. 厚胶缝(1、2、3层) ND D ND ND ND ND ND ND PD D ND ND ND
7. 粘附力差 ND ND ND ND ND ND ND ND③ ND③ ND ND ND
8. 内聚力差 ND D ND ND ND ND ND PD PD ND ND ND
9. 接头腐蚀 D D D D D D D PD D D PD PD D
10. 高密度夹杂物 D PD ND ND ND PD PD PD PD PD ND ND PD

注:

  • D = 能检测缺陷
  • PD = 部分能检测缺陷
  • ND = 不能检测缺陷
  • ① 对X射线不透射的胶粘剂,其检测能力与中子射线照相法相当。
  • ② 检测结果易受倾斜的加热片或胶层厚度变化等因素的干扰。
  • ③ 结合频谱分析等信号处理技术,可部分检出粘附力差的缺陷。

表2: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对蜂窝结构缺陷的评定结果

缺陷类型 方法 射线照相 中子射线照相 粘接强度检测仪 多层粘接检测仪 涡流-声检测仪 声阻仪 接触脉冲回波 接触穿透传输 水浸超声波C扫查脉冲回波 水浸超声波C扫查穿透传输 敲击检测 全息照相 热成像
1. 空洞(胶缝与蒙皮间) ND① D D D D D D② D③ D② D③ PD D② PD②
2. 空洞(胶缝与夹芯间) ND① D D D D D D② D③ D② D③ PD PD② D②
3. 脱粘(胶缝与蒙皮间) ND PD D D D D D② D③ D② D③ PD D② D②
4. 脱粘(胶缝与夹芯间) ND PD D D D D D② D③ D② D③ PD D② D②
5. 缺胶 ND① D D D D D D D D D PD D D
6. 疏松 ND① D D ND ND PD ND D ND D ND PD ND
7. 进水 D D ND ND ND ND ND D ND D ND D ND
8. 芯损坏(粘接后) D PD PD PD PD ND ND PD PD PD ND D PD
9. 封边外发泡材料有空洞 D D D D D D D D D D ND D ND
10. 发泡材料与芯不匹配 D D D D D D ND D D ND ND D ND
11. 封边处发泡材料高度不合适 D D D D D ND ND ND ND ND ND PD ND
12. 化学铣切台阶处空洞 ND 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注:

  • D = 能检测缺陷
  • PD = 部分能检测缺陷
  • ND = 不能检测缺陷
  • ① 对X射线不透射的胶粘剂,其检测能力与中子射线照相法相当。
  • ② 若不采用特殊的信号处理技术,难以区分“胶缝与蒙皮间空洞/脱粘”与“胶缝与夹芯间空洞/脱粘”。
  • ③ 穿透传输模式无法确定缺陷所在的深度(即在哪一层)。

从这两张详尽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局限性。例如,射线照相对体积型缺陷(如进水、芯损坏)敏感,但对界面分离型缺陷(如脱粘)则能力有限。超声波技术在探测分层、脱粘类缺陷方面表现出色,但结果解读需要丰富的经验。要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做出最优选择,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读,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