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结构陶瓷而言,其固有的脆性使得微小缺陷都可能成为整个部件失效的策源地。因此,在陶瓷制备的各个阶段进行精准的无损检测(NDE)与质量控制,是确保其最终性能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超声波技术因其对内部结构缺陷的敏感性,在陶瓷检测领域扮演着不可或不可缺的角色。本文将系统梳理超声波技术在陶瓷检测中的应用,涵盖从未烧结的脆弱坯体到致密烧结成品的完整流程。
未烧结的陶瓷坯体(或称“生坯”、“压坯”)通常机械强度低、声衰减大,这给检测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如何将超声波有效地耦合进试件,同时避免污染或损伤,是此阶段的首要问题。
1. 膜套压贴法
为彻底隔绝液体耦合剂(如水)的渗透污染,并规避接触压力可能导致的坯体破裂,膜套压贴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具体操作是将试件置于高透声性的聚酯薄膜套内,通过抽真空使薄膜紧密贴合于试件表面。随后,将整个封装体浸入水中,即可进行常规的穿透法或反射法检测。探头选择上,通常采用 10MHz 的聚焦或非聚焦宽带探头;若遇到声衰减特别严重的坯体,则可选用频率更低的 2.5MHz 探头以保证信号的穿透深度。
2. 胶带耦合
这是一种更为便捷的无污染耦合方式。使用特殊的聚丙烯或聚酯胶带(如胶带本身厚度 28μm,胶层厚度 22μm)覆盖试件表面,其声学特性足以将超声波高效地传入坯体。这种胶带在检测后可以轻松去除,对样品毫发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