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制造与科研领域,真空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传统的复质谱检漏仪,尤其是以氦气为单一示漏气体的设备,虽然应用广泛,但在某些场景下显得灵活性不足。四极质谱计(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QMS)作为一种强大的替代方案,其优势在于极高的通用性。它不仅能使用氦气,更兼容多种气体作为示踪物,甚至可以直接利用被检设备自身的工作介质进行在线检漏。对于结构复杂的系统,还可以通过在不同区域充入不同的示漏气体,实现同步分区检测,显著提升检漏工作的效率。
四极质谱计的本质是一个质量过滤器,其核心架构由四个精密部分组成:离子源、孔电极、四极杆分析器和离子收集极,其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
图1 四极质谱计原理图
气体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后,经孔电极加速,注入四极杆分析器。这里的电场设计是实现质量筛选的关键。设想一下,如果仅在两组电极间施加一组正负直流电压,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静电场。当正离子沿Z轴方向射入,它在X方向(正电位杆)的运动是稳定的,不会被排斥到电极上;但在Y方向(负电位杆)则是不稳定的,会迅速被吸引并撞击电极而散失。
图2 四极杆直流电场电位分布
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实际工作时施加的是直流(DC)与高频交流(RF)叠加的复合电场。在这种复杂的电场中,离子的运动轨迹变得极为复杂。通过精确调控DC和RF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可以创造出一个“稳定通道”,只有特定质荷比(m/z)的离子能够在X和Y方向上都维持稳定的振荡,并成功沿Z轴前进,最终到达离子收集极。其他质荷比的离子则会因为振幅过大而撞击电极杆,无法通过。
多数商用四极质谱计通过保持直流电压与高频电压幅值的比率(直交比)恒定,同时线性扫描高频电压(直流电压也随之同步扫描)来实现质量扫描。每一个电压组合都对应一个特定的质荷比,当扫描电压时,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便会依次通过分析器,被检测器记录下来,从而绘制出完整的质谱图。
一个值得关注的参数是传输率,即进入分析器的离子中,能够成功通过并被检测到的百分比。更高的传输率意味着更高的灵敏度,但通常会以牺牲分辨率为代价。
评估一台四极质谱计的性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
基于其强大的分析能力,四极质谱计在检漏领域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
这是四极质谱计的经典应用。将其连接到待测真空系统上,通过全质量范围扫描(模拟扫描或棒图扫描),可以获得系统内残余气体的完整质谱图。通过分析谱图中峰值较高的几个质量数,结合质谱图库和专业知识,可以准确识别出真空系统中的主要残余气体成分,例如水汽(峰值在18 amu)、氮气/一氧化碳(28 amu)、氧气(32 amu)或油蒸汽等,从而判断泄漏源是大气、水冷系统还是设备材料放气。
这是最直接的漏孔定位方法。首先,将质谱计的检测参数锁定在某种特定示踪气体的质量数上(例如,氦气为4 amu,氩气为40 amu),并以棒图模式进行实时监测。然后,使用该示踪气体对真空系统的外部可疑部位(如焊缝、法兰、馈通等)进行喷吹。当气体喷到漏孔位置时,示踪气体通过漏孔进入真空系统,质谱计上对应质量数的信号峰值会急剧上升,从而精确定位漏孔。结合标准漏孔进行校准,还可以定量测算出漏孔的漏率。
这是四极质谱计独特优势的体现。通过将仪器设置为多离子检测模式(Multiple Ion Detection, MID),可以预先设定好几种不同示踪气体的质量数及相关检测参数。仪器会快速地在这些设定的质量数之间循环扫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显示每种示踪气体信号强度的变化曲线。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的被检件,例如,可以对其内部的不同腔室或管路分别充入不同的示踪气体(如氦气、氩气、氖气等),然后一次性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检漏,极大地缩短了测试周期,提高了检漏效率。
要获得一份精准可靠的检漏报告或残气分析数据,不仅需要高性能的仪器,更依赖于对检测方法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从选择合适的示踪气体,到优化仪器参数以平衡灵敏度与分辨率,再到准确解读复杂的质谱图,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真空系统检漏与残气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