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集成电路这类精密且高度密封的电子元器件而言,其封装的气密性是决定其长期可靠性的关键生命线。任何微小的漏孔都可能成为水汽或污染物的入侵通道,最终导致器件性能下降乃至失效。那么,如何才能在不损伤元器件的前提下,精准地识别出这些潜在的“微泄漏”隐患?光学检漏方法为此提供了一种优雅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其核心思想相当直观:利用压力差在元器件的封装盖帽上施加一个微小的力,然后通过高灵敏度的光学干涉技术,捕捉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纳米级形变。这个过程的本质,是激光全息干涉检测技术在工业检漏领域的一次精妙应用,其中,抽真空与气体加压等步骤,便是对被检件施加外部载荷的过程。
光学检漏并非单一的步骤,而是一套严谨的、包含负压与正压两个阶段的测试流程,旨在全面筛查不同等级的漏孔。
第一阶段:负压真空测试
首先,将被检元器件置于一个密封的实验箱内。启动真空系统,将箱内空气抽出,同时利用光学干涉仪实时监测元器件封装盖帽的表面形态。
t₁
内,这种变形量应维持恒定。任何在抽真空时未变形,或在保压期间变形量发生变化的器件,均被判定为存在漏孔,属于不合格品。
第二阶段:正压加载测试
通过第一阶段负压测试的元器件,将面临更为严苛的考验。向实验箱内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并施加不大于 2×105 Pa 的压力。在设定的时间 t₂
内,再次通过光学干涉仪进行观测。
在正压环境下,外部气体将试图通过可能存在的、更为细小的漏孔渗入器件内部。一旦发生渗透,器件内部压力将升高,反过来导致盖帽向外凸起变形。若在 t₂
时间内观测到任何形变,即可判定该器件存在微小漏孔,应予拒收。这一正压加载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对微小漏孔的检测能力。
光学检漏方法的适用对象有其特定要求,它主要针对那些具有柔性薄盖帽封装的器件,通常金属盖帽的厚度需小于 0.6mm。这是因为过厚的盖帽刚性太强,在标准压力加载下难以产生足够被光学系统捕捉到的形变量。
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非一个固定值,它与盖帽的形变程度直接相关,而形变程度又取决于盖帽自身的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和几何尺寸(如厚度、面积)。要从微弱的干涉条纹变化中准确判读结果,对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电子元器件气密性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尽管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限制,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非接触式的检测特性。这意味着,即使是已经焊接组装在电路板或整机仪器上的电子元器件,也无需拆卸,即可进行原位(in-situ)检漏。这一特点对于成品质量控制、失效分析以及返修品的可靠性评估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避免了因拆卸可能带来的二次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