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靠性工程领域,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对各类失效数据进行深度剖析。这些数据可能源于实验室的可靠性测试,也可能来自对现场产品保修数据的分析。在众多分析工具中,威布尔分析(Weibull analysis)凭借其强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成为现代工业界处理寿命数据的主流方法。尽管在某些特定场景,如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性能退化现象中,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 distribution)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威布尔分布的通用性使其地位难以撼动。
威布尔分布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其是一个多用途的分布模型。通过调整其参数,它几乎可以模拟任何一种实际的失效行为模式。其核心由两个函数定义:失效概率函数 F(t) 和失效密度函数 f(t)。
失效概率函数 F(t),表示产品在时间 t 之前发生失效的累积概率: F(t) = 1 - e-(t/η)β
失效密度函数 f(t),表示产品在时间点 t 发生失效的瞬时概率: f(t) = (β/η) * (t/η)β-1 * e-(t/η)β
相应地,可靠度函数 R(t),即产品在时间 t 仍然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R(t) = 1 - F(t): R(t) = e-(t/η)β
这些公式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参数:
形状参数 β 的值至关重要,它直接关联到著名的“浴盆曲线”的三个阶段,从而帮助我们判断产品处于哪个生命周期阶段:
图1. 不同形状参数β下威布尔分布的(a)密度函数与(b)失效概率图 (η=3)
从图1的密度函数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当 β > 1 时,曲线才呈现出明显的峰值(钟形)。而当 β < 1 时,曲线单调递减,没有局部极值。从失效概率图中则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特征寿命 η 的值(对应失效概率63.2%的时间点)与 β 无关。
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那么,我们如何从一堆散乱的失效数据中,提炼出这些关键参数呢?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中位秩回归法(Median Rank Regression, MRR)和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后者是一种需要大量计算的数值方法,而前者则更为直观,在工程实践中广为流传。因此,我们聚焦于MRR方法的具体操作。
图2. 威布尔概率图示意图。方形数据点代表实测寿命及对应的中位秩F(Li),深色圆点代表5%和95%置信界限。β值由回归线的斜率估算,特征寿命η由回归线与63.2%概率线的交点确定。B10寿命则定义为失效概率F=10%时的寿命值。
MRR分析流程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收集与排序 对 n 个样品进行寿命测试,得到 n 个寿命数据 L1, L2, …, Ln。将这些寿命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表1所示。
表1. 实测寿命数据Li、中位秩失效概率F50%(Li)及用于计算置信区间的F5%和F95%百分位数
样品序号 i | 寿命 Li | F50%(Li) | F95% | F5% |
---|---|---|---|---|
1 | L1 | 8.3 | 31.2 | 0.6 |
2 | L2 | 20.1 | 47.1 | 4.6 |
3 | L3 | 32.1 | 59.9 | 11.1 |
4 | L4 | 44 | 71.7 | 19.3 |
5 | L5 | 55.9 | 80.7 | 28.9 |
6 | L6 | 67.9 | 88.9 | 40 |
7 | L7 | 79.8 | 95.4 | 52.9 |
8 | L8 | 91.7 | 99.4 | 68.8 |
2. 中位秩计算 这是MRR方法的核心。我们只有寿命数据 Li,却缺少其对应的失效概率 F(Li)。这个概率无法直接通过实验测得,必须借助统计理论进行估算。其背后的推导涉及二项分布,过程较为复杂,但对于应用者而言,掌握其近似计算公式即可。一个广为接受且常用的公式是Benard提出的中位秩近似公式:
F50%(Li) ≈ (i - 0.3) / (n + 0.4)
这里的下标 50% 指的是失效概率分布的中位数,切勿与寿命分布的中位数混淆。这些值也可以通过查阅标准的中位秩表得到。
3. 概率绘图与线性化 将计算出的失效概率 F(Li) 与对应的寿命 Li 绘制在特殊的“威布尔概率纸”上。如果这批数据确实服从威布尔分布,那么这些数据点将近似排列成一条直线。这一步的精髓在于坐标变换,通过对失效概率函数 F(t) 进行两次对数变换,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
ln{-ln[1 - F(Li)]} = β * ln(Li) - β * ln(η)
这个方程完美地符合了线性方程 y = Ax + B 的形式,其中: yi = ln{-ln[1 - F(Li)]} xi = ln(Li) A = β B = -β * ln(η)
通过这种方式,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被巧妙地转化为了直观的线性回归问题。
4. 参数求解与拟合优度评估 一旦数据被线性化,就可以通过标准的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斜率 A 和截距 B。进而,威布尔参数便可轻松求得:
β = A η = exp(-B / β)
同时,我们还需要评估数据点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常用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CC),其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表明线性关系越好,数据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假设也越可靠。
5. 引入置信区间 由于我们的分析是基于有限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必然存在不确定性。置信区间 α 是一个衡量分析结果可信度的重要参数。例如,设定90%的置信区间,意味着我们有90%的把握认为真实的威布尔回归线落在我们计算出的置信界限之内(通常由5%和95%两条线构成)。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置信区间的宽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有关。实际上,其宽度仅取决于样本量 n。样本量越大,统计论证的力度越强,置信区间就越窄,分析结果也就越精确。当样本量大于50时,置信区间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过程虽然步骤清晰,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判断,尤其在置信区间的解读和拟合优度评估上,极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最终决策的准确性。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材料寿命与可靠性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在某些情况下,二参数模型不足以精确描述失效行为,特别是当产品存在一个明确的“无失效”初始阶段时。这时,就需要引入第三个参数——失效起始时间 t0。
三参数威布尔失效概率函数变为: F(t) = 1 - e-((t - t0)/(η - t0))β
参数 t0 用于描述在退化或磨损实验中常见的“孕育期”,即在时间 t0 之前,不会有任何失效发生。引入 t0 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例如:有足够多的失效样本(有专家建议至少21个甚至100个以上)、失效物理机制支持存在一个无失效区、二参数威布尔图呈现明显的下凹曲线等。
t0 的估算可以通过图解法或迭代法完成。一种常用的图解法是Dubey提出的方法,通过在威布尔图上取特定点来估算初始值。更精确的方法是通过试错迭代,不断调整 t0 的值,对寿命数据进行变换 (t’ = t - t0),然后重新进行二参数威布尔分析,直到找到能使数据点线性度最好(即相关系数CC最大)的 t0 值。
威布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工程决策。假设我们需要为某安全关键部件选择材料,该部件承受变化的机械载荷。实验室对两种材料A和B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威布尔分析。
仅从特征寿命看,材料A似乎更优。然而,分析同时发现,材料A的威布尔图线更平缓,意味着其形状参数 βA 较小,数据离散度更大。
对于安全关键部件,我们更关心的是早期失效概率,即低百分位数下的寿命,例如 B10 寿命(10%的产品发生失效时的时间)。由于材料A的失效分布更分散,其失效曲线在早期(低失效概率区域)会更早地开始,导致其 B10 寿命反而低于材料B。
这个例子揭示了两个重要的工程智慧:
上一篇:可靠性的统计学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