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橡胶或弹性体基复合材料而言,其疲劳与开裂损伤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内部从非晶态到晶态的相变过程影响。然而,这种相变过程通常难以直接探测。传统的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XRD),虽然能够确认晶态的存在,却无法揭示相变在材料内部的梯度分布,也难以进行局部微区的原位观察。
相较之下,X射线断层扫描(X-ray CT)技术为此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扫描仪生成的三维图像,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橡胶结晶的发生及其空间定位。其物理原理在于,X射线束穿过样品时发生的强度衰减与材料密度直接相关。晶粒(Crystallites)的形成会局部增加材料密度,从而导致X射线衰减增强,这一特征使得结晶区域在CT图像中清晰可辨。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对象分别为可结晶的天然橡胶(NR)和不可结日志的合成橡胶(SBR)。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测试,尤其是利用低温诱导NR发生部分结晶,来系统地研究这一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将天然橡胶(NR)样品冷却至-200°C。X射线CT技术能够在介观尺度上清晰地评估这一微观尺度下的结晶现象,这也是该技术的一大优势。为了更显著地展示这一效应,我们采用了轴对称的沙漏状试样进行测试,这种形状的试样因其较大的外表面积而非常适合此类研究。
图1. 高静水压力下天然橡胶(NR)的空化生长
对于天然橡胶(NR),其平均体素密度(Tomodensitometric value, TD)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如图2所示。在227 K(-46°C)时,TD值达到峰值,超过1180。然而,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至83 K(-190°C)时,TD值反而下降至1135。
这种TD值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内部的相变历程:在从300 K(27°C)降温至227 K(-46°C)的过程中,材料处于结晶状态,并在227 K时结晶程度达到最大。当温度从227 K继续向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时,非晶态反而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当然,在没有结晶发生的情况下,材料密度的变化本身也会影响X射线的衰减(TD值)。
DT mean value (pixel)
图2. 天然橡胶(NR)试样TD平均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作为对比,丁苯橡胶(SBR)始终保持非晶态。因此,其TD值的变化主要只与热胀冷缩引起的密度变化有关。随着温度升高,材料体积膨胀,密度降低,最终导致TD值(像素)下降。如图3所示,在175 K(-98°C)至300 K(27°C)的温度区间内,SBR试样的TD值从1185单调下降至1120。
不过,在200 K(-73°C)附近,曲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过渡区,对应于SBR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该转变区域的TD值在1155至1160之间,清晰地标识了这一相变过程。
TD mean value (pixel)
图3. 丁苯橡胶(SBR)试样TD平均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通过对比NR和SBR的行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原位、无损地表征弹性体内部相变过程方面的强大能力得到了充分证明。要精确捕捉这种与材料服役性能密切相关的微观结构演化,对实验条件控制、数据采集与解译均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弹性体内部缺陷与相变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