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无机材料,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转变、毁坏、衰变、崩解和溶解,甚至升华或蒸发的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多数情况下,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微生物的交互活动,会显著加速这些现象的进程。因此,在评估一种材料的固有稳定性时,我们绝不能仅仅依赖标准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数据,而必须将其置于一个包含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完整框架下进行考量。技术产品最终“安息”的环境,无论从美学还是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综合视角来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科学领域,对失效过程的描述充斥着大量术语,但它们的内涵与边界却常常模糊不清,这给精准的技术交流与问题诊断带来了挑战。Krumbein及其同事的研究曾致力于厘清这些常用术语的定义与解释。
“风化”一词带有强烈的气象学色彩,它天然地指向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因素对岩石和材料的破坏作用。然而,这个词汇并不能直接、充分地涵盖生物相互作用在其中的关键角色。当讨论的衰变过程明确涉及生物因素时,在材料科学的语境下,继续使用“风化”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可能产生误导。因此,我们建议在涉及生物过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术语。
侵蚀与磨损主要描述物理层面的攻击。
“腐蚀”的核心在于化学层面的转移,其直接后果是材料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这个术语在工业材料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尤其与金属及合金的锈蚀过程紧密相关。当然,它也被用于描述石材和建筑材料的化学劣化过程,只是频率稍低。
这两个词汇的涵盖范围更广,也更贴近我们关注的焦点。
降解 (Degradation) 是一个综合性术语,可以看作是风化、磨耗和侵蚀等多种作用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被频繁地用于描述生物学过程——即有机体将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分解,以从中获取能量、电子或营养物质。这个过程甚至可能伴随着新矿物晶格和化合物(如铁锈)的形成。
劣化 (Deterioration) 与 生物劣化 (Biodeterioration) 是材料科学中用来描述材料性能下降的通用术语。生物劣化则进一步明确了劣化的驱动力来源于生物作用。这两个术语因其明确性和包容性,在学术和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我们研究生物活动对材料,尤其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时,“生物劣化”无疑是描述该现象最精准的词汇。
准确区分这些术语,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诊断材料失效的根本原因。例如,一个石质文物的损坏,究竟是源于纯粹的物理磨损,还是微生物分泌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化学腐蚀?亦或是二者协同作用下的生物劣化?不同的成因导向截然不同的保护与修复策略。要厘清这些复杂的耦合机制,往往需要借助精密的分析手段。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材料失效分析与成分鉴定,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总而言之,对艺术品和工业产品老化与衰变过程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重作用机制清晰认知的基础上。后续的探讨将主要聚焦于具有破坏性效应的生物作用,并简要阐述物理和化学转移过程,以期全面展示材料老化背后纷繁复杂的作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