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纸张与纺织品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其生产原料长期以天然材料为主导——无论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和植物纤维,还是纺织品中源于动植物的纤维。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材料科学的演进为这一传统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尼龙等聚烯烃或粘胶纤维、人造丝等改性天然材料开始与天然纤维交织,甚至在某些领域完全取而代之。合成材料不仅为纸张赋予了抗撕裂、防水等新特性,也为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弹性。尽管如此,天然纤维在纸张和纺织产品中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伴随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一个古老而持续的挑战也日益凸显:生物腐蚀。从古籍文献到日常衣物,生物体(如鼠类、昆虫和微生物)对其造成的损害几乎与它们的使用历史一样长久。直到20世纪40年代,对这些材料生物腐蚀的研究才真正系统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当时,在远东热带地区的军事冲突中,军用服装(如军靴)和装备(如帐篷、防水布)的过早失效,促使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预测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性能,并寻找防止失效的處理方法。一系列标准测试方法应运而生,其中许多源于军用规范,至今仍在使用。
即使在合成材料大行其道的今天,纺织品和纸张的生物腐蚀问题依然存在。微生物不仅会导致成品产生色斑、异味,还会通过代谢关键组分(如增塑剂)来破坏材料功能,导致其丧失弹性。同样,在纺织和造纸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也会造成生产力损失,例如微生物黏泥会导致纸张缺陷和生产中断,而微生物生长或脱落的生物膜则可能堵塞纺丝油剂的施加器,导致纱线缺乏抗静电剂或润滑剂,甚至在织机上因局部过热而受损。
成品纸张和纺织品的微生物侵袭通常与真菌有关,尽管在生产环境中,多种微生物都可能引发问题。当材料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暴露于高湿度或直接接触水的环境时,微生物便会滋生。其结果通常是产生污渍或色斑(图1),最终导致物理性损伤(图2)。这种腐蚀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历史文献上被称为“霉斑”(foxing)的微小瑕疵,到帐篷因未妥善干燥储存而产生的严重霉斑和霉味。
图1. 棉质纺织品上因霉菌生长导致的污渍
图2. 一本因水浸而遭受微生物腐蚀的书籍
防止微生物生长最直接的策略是确保环境中水分不足。在文献档案馆中,湿度受到严格控制,以抑制微生物的初始生长或延缓已有霉斑材料的进一步恶化。这不仅能确保文献的稳定性,还能避免真菌生长和孢子扩散对档案工作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样,具有历史价值的纺织品也需在受控环境中进行保存。对于帐篷、防水布等实用物品,则可以通过在使用后充分干燥并储存于防潮环境中来预防霉菌滋生。若物品在使用中预计会接触水分,或储存条件不甚理想,则可对其进行防霉处理。
评估材料对微生物腐蚀的敏感性,以及防护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其测试方法涵盖了从简单的琼脂平板生物测定,到模拟真实暴露条件的湿热箱测试,再到最为严苛的现场暴露和田间土壤埋藏试验。测试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信息的类型、数据获取的速度,以及预测准确性的重要程度。
简单的平板法结合耐久性模拟(如水浸沥滤),可用于快速筛选一系列防护处理方案,选出一两种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奏效的方案。然而,这类测试需谨慎对待,因为它们未必能真实模拟材料固有的腐蚀敏感性(尤其是当培养基含有额外营养时),且可能低估某些处理剂的保护能力。因此,当涉及更为关键的应用场景时,应优先考虑基于湿热箱的模拟测试(如BS2011 Part 2J)和现场试验。
表1 用于检测纺织品生物腐蚀抗性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prEN 14119 | 纺织品测试 – 微菌作用评估 | 旨在确定纺织品对真菌生长的敏感性。通过目视评级和拉伸强度测量进行评估。 | 琼脂平板测试 |
AATCC 30-1998 | 抗真菌活性,纺织材料评估:纺织材料的防霉防腐性 | 测试目的有两个:确定纺织品对微菌的敏感性,并评估纺织品上杀菌剂的功效。 | 琼脂平板测试 |
DIN 53931 | 纺织品测试;纺织品防霉性测定;生长测试 | 测定纺织品防真菌生长处理的功效。该方法还允许在紫外线照射、沥滤等老化处理后进行性能测试。 | 琼脂平板测试 |
MIL-STD-810F | 环境工程考虑与实验室测试;方法508.5 真菌 | 评估材料支持真菌生长的程度,以及这种生长如何影响材料性能。 | 湿热箱测试(90-99%湿度) |
BS 6085:1992 | 纺织品抗微生物腐蚀性测定 | 评估材料支持真菌/细菌生长的程度,以及这种生长如何影响材料性能。通过目视评估和拉伸强度测量。 | a) 土壤埋藏测试, b) 琼脂平板测试, c) 湿热箱测试 |
EN ISO 11721-1 | 纺织品 – 含纤维素纺织品抗微生物性测定 – 土壤埋藏测试 – 第1部分:防腐整理评估 | 旨在确定含纤维素纺织品对土壤微生物腐蚀的敏感性。比较经过防腐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纺织品。通过目视评估和拉伸强度测量。 | 土壤埋藏测试 |
prEN ISO 11721-2 | 纺织品 – 含纤维素纺织品抗微生物性测定 – 土壤埋藏测试 – 第2部分:防腐整理长效性鉴定 | 鉴定防腐整理剂对土壤微生物侵袭的长期抵抗力。该方法可区分常规长效性和增强长效性。通过目视评估和拉伸强度测量。 | 土壤埋藏测试 |
表2 用于检测纺织品生物腐蚀抗性的方法(续)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BS 2011 : Part 2.1J (IEC 68-2-10) | 基本环境测试程序 | 霉菌生长测试,显示材料对真菌定植的敏感性。 | 湿热箱测试(90-99%湿度) |
AS 1157.2 – 1999 | 澳大利亚标准 – 材料抗真菌生长测试方法。第2部分:纺织品抗真菌生长性。第1节 – 抗表面霉菌生长性。 | 试样接种黑曲霉孢子悬液,在矿物盐琼脂表面培养14天,评估生长情况。检查沥滤和未沥滤的试样。必要时使用玻璃环使试样与琼脂紧密接触。 | 琼脂平板测试 |
AS 1157.4 – 1999 | 澳大利亚标准 – 材料抗真菌生长测试方法。第2部分:纺织品抗真菌生长性。第2节 – 抗纤维素分解真菌性。 | 试样接种球毛壳菌孢子悬液,在矿物盐琼脂表面培养14天,评估生长情况。检查沥滤和未沥滤的试样,并对暴露后的样品进行拉伸强度测试。 | 琼脂平板测试 |
AS 1157.3 – 1999 | 澳大利亚标准 – 材料抗真菌生长测试方法。第2部分:绳索和纱线抗真菌生长性。 | 试样接种球毛壳菌孢子悬液,在矿物盐琼脂表面培养14天,评估生长情况。检查沥滤和未沥滤的试样,并对暴露后的样品进行拉伸强度测试。 | 琼脂平板测试(大样品使用其他容器) |
从表1和表2中可见,针对纺织品抗真菌性的测试方法数量众多。大部分基于琼脂平板,少数使用湿热箱。琼脂平板法从简单的单菌种测试(样品置于完全营养培养基上)到复杂的多菌种测试(样品置于最低营养培养基上)不等。前者适用于研究不同处理剂的剂量效应,而后者更适合评估材料固有的腐蚀敏感性。
表3 用于检测纸张生物腐蚀抗性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DIN EN 1104 | 拟与食品接触的纸和纸板。抗菌成分迁移的测定。 | 从一批纸张的10个样品中取至少20个子样(直径10–15 mm),与接种了枯草杆菌或黑曲霉的营养琼脂板紧密接触,分别在30℃培养7天和25℃培养8–10天。 | 抑菌圈扩散法 |
ASTM D 2020-92 | 纸和纸板防霉(真菌)性标准测试方法 – 直接接种法 | 3个重复样品接种真菌孢子悬液,然后在最低矿物盐培养基表面培养,以确定其是否支持真菌生长。 | 生物腐蚀测试 |
ASTM D 2020-92 | 纸和纸板防霉(真菌)性标准测试方法 – 土壤埋藏法 | 5个重复样品在土壤中埋藏14天,然后与未埋藏样品比较其物理劣化和拉伸强度损失。 | 生物腐蚀/生物降解测试 |
AS 1157.7 – 1999 | 澳大利亚标准 – 材料抗真菌生长测试方法。第6部分:纸和纸制品抗真菌生长性。 | 试样置于矿物盐琼脂表面,然后用多种真菌的孢子悬液接种试样和琼脂。培养14天后评估生长情况。 | 琼脂平板测试 |
表4 用于检测土工布生物腐蚀抗性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EN 12225 | 土工布和土工布相关产品 – 用土壤埋藏试验测定抗微生物性 | 旨在确定土工布及相关产品对土壤微生物腐蚀的敏感性。通过目视评估和拉伸强度测量。 | 土壤埋藏测试 |
在土工布等特定应用中,土壤埋藏法可能是模拟其在役性能唯一合理的方式。对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也开发了专门的测试,例如ASTM E1839用于评估造纸工业杀菌剂的效力。此外,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新的测试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用于个人护理的湿巾,其在储存和使用中易受真菌污染,相关行业已着手开发模拟问题并预测防腐剂性能的方法。
表5 正在开发的用于检测湿巾和湿润非织造布防腐性能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EDANA Antibacterial Preservation V8 | 推荐测试方法:非织造布 – 抗菌防腐 | 旨在确定非织造布中防腐剂对细菌污染的功效。 | 琼脂平板测试 |
Publication by A. Crémieux, et al. | 化妆品湿巾中抗菌防腐剂功效评估方法 | 测试防腐剂对真菌和细菌的功效。将干燥的接种物放入湿巾原包装中,重新密封后随时间评估生长情况。 | 细菌/真菌挑战测试 |
面对如此众多的标准和方法,如何为特定产品选择最合适的测试方案,评估其生物腐蚀抗性,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作。要获得可靠的数据,不仅需要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央企背景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专业的纺织品及纸张生物腐蚀抗性检测服务。我们能根据您的产品特性和应用场景,选择并执行最合适的标准测试,为您提供可靠、准确的质量控制数据。欢迎垂询,电话19939716636。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类新型纺织品和纸张,它们添加抗菌性能的目的不再仅仅是防止自身在使用中腐坏,而是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主动的抗菌功能。这些产品包括添加了抗菌剂以抑制汗液分解产生异味的衣物,或在医疗环境中防止交叉感染的纺织品。
表6 用于检测纺织品(织物、纱线或绒/絮)抗菌活性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ASTM E2149-01 | 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化抗菌剂抗菌活性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 动态摇瓶测试。将测试材料悬浮在含已知数量肺炎克雷伯菌的缓冲液中并振荡。通过比较指定接触时间前后菌群数量来确定功效。 | 依赖于抗菌物质从处理材料扩散到细胞悬液中,或细胞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
AATCC 147-1998 | 纺织材料抗菌活性评估:平行条纹法 | 琼脂平板上划5条平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菌线。将纺织品样品覆盖在菌线上并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然后培养。根据5条菌线上方的平均抑菌圈宽度或试样下方无生长来评估活性。 | 抑菌圈扩散法 |
AATCC 100-2004 | 纺织材料的抗菌整理 | 将织物样品接种悬浮在营养培养基中的单一菌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样品在湿润条件下于37℃培养指定时间。通过比较初始菌群数量与培养后的数量来评估活性。细胞回收时使用中和剂。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表7 用于检测纺织品(织物、纱线或绒/絮)抗菌活性的方法(续)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JIS L 1902: 1998 | 纺织品抗菌活性试验方法。定性试验 | 将三个重复的织物、纱线或绒/絮样品与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细胞悬液的琼脂板表面紧密接触,在37℃下培养24–48小时。记录样品周围是否存在抑菌圈及其大小。 | 抑菌圈扩散法 |
JIS L 1902: 1998 | 纺织品抗菌活性试验方法。定量试验 | 将对照品(6个)和处理品(3个)的织物样品接种悬浮在稀释营养培养基中的单一菌种。样品在湿润条件下于37℃培养指定时间。通过比较对照品中初始菌群数量与培养后的数量来评估活性。回收细胞时不使用中和剂。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prEN ISO 20645 | 纺织织物 – 抗菌活性测定 – 琼脂平板试验 | 将四个织物样品与固体营养培养基紧密接触,然后覆盖上已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熔融培养基。培养18至24小时后,根据是否存在大于1毫米的抑菌圈或覆盖在试样上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强弱来评估。 | 抑菌圈扩散法 |
图3. JIS L 1902定量测试方法示意图
评估这类功能性抗菌效果的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抑菌圈法 (Zone Diffusion Assay):以AATCC 147为代表,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如果处理过的纺织品释放出可溶性抗菌剂,就会在样品周围形成一个没有细菌生长的透明区域,即“抑菌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能形象地展示抗菌效果,因此在纺织行业广受欢迎。然而,它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抑菌圈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抗菌效果的强弱,而且它更适用于评估可迁移的抗菌剂,对于非迁移性抗菌技术可能无法给出准确评价。
接触杀菌/抑菌法 (Intimate Contact Test):以AATCC 100和JIS L 1902为代表,这是一种定量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已知数量的细菌直接接种到纺织品样品上,在特定条件下(如37°C,高湿度)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细菌洗脱下来进行计数,通过与对照组(未处理的纺织品)或初始接种量比较,精确计算出细菌数量的减少率或增长抑制率。这类方法能够量化纺织品的杀菌(bactericidal)或抑菌(bacteriostatic)能力,数据更为可靠。
表8 用于检测纺织品(织物、纱线或绒/絮)抗菌活性的方法(续)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ISO/CD 20743 | 纺织品 – 抗菌整理产品抗菌活性测定:吸收法 | 将6个重复的纺织品样品分别接种标准化肉汤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在密闭容器中37℃培养18-24小时。通过总活菌计数或总ATP测定法分析培养前后的活菌。测试前对样品进行灭菌,回收时使用中和剂。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ISO/CD 20743 | 纺织品 – 抗菌整理产品抗菌活性测定:转移法 | 将6个重复的测试材料样品与已接种已知细胞悬液的琼脂板接触1分钟(用200克重物施压)。移走样品后,分别在培养前后分析3个重复样品的活菌数或总ATP含量。测试前对样品进行灭菌,回收时使用中和剂。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ISO/CD 20743 | 纺织品 – 抗菌整理产品抗菌活性测定:印刷法 | 通过标准化的“印刷”方式,将收集在滤膜上的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转移到6个重复的测试材料表面。样品在湿润条件下于20℃培养18-24小时。分析培养前后的活菌数或总ATP含量。测试前对样品进行灭菌,回收时使用中和剂。 | “干式”接种物紧密接触测试 |
表9 用于检测纺织品(织物、纱线或绒/絮)抗菌活性的方法(续)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SN 195920 | 浸渍纺织品抗菌效果的琼脂扩散法检验 | 将四个织物样品与固体营养培养基紧密接触,然后覆盖上已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的熔融培养基。培养18-24小时后进行评估,方法同prEN ISO 20645。 | 抑菌圈扩散法 |
SN195924 | 纺织织物 – 抗菌活性测定:菌落计数法 | 将十五个重复样品(每个重复由足够吸收1毫升测试接种物的样品组成)接种悬浮在液体营养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密封瓶中27℃培养最多24小时。在0、6和24小时后分析5个重复样品的活菌数量。使用中和剂。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SN195921 | 纺织织物 – 抗真菌活性测定:琼脂扩散板试验 | 抑菌圈扩散法 |
表10 用于检测地毯抗菌活性的方法
参考标准 | 标题 | 描述 | 主要原理 |
---|---|---|---|
AATCC 174-1998 | 地毯抗菌活性评估 定性抗菌活性 | 在含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划一条对角线菌线。将未经灭菌的测试样品(25mm×50mm)横向放置在菌线上方,并紧密接触琼脂表面。在37℃下培养18-24小时。分别测试地毯的正面和背面。检查样品下方是否有生长,并记录样品造成的任何抑菌圈。 | 杀灭速率和抑菌圈的定性评估 |
AATCC 174-1998 | 地毯抗菌活性评估 定量抗菌活性 | 未经灭菌的地毯样品用无菌水或润湿剂预湿后,接种单一菌种悬液。样品在密封罐中于37℃培养指定时间。在0和6-24小时后,用100毫升中和剂回收细胞。通过比较初始菌群数量与培养后的数量来评估活性。 | 细胞悬液紧密接触测试 |
为评估潜在的生物腐蚀风险及其防护措施,测试方法的选择相对直接,通常由需满足的规范(如军用标准)或模拟实际失效场景的需求所驱动。但在评估功能性抗菌效果时,问题则变得更为复杂。
尽管上述方法都能提供某种程度的抗菌效果度量,但核心在于确保测试方法及其衡量的效果与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相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误区。
例如,对于旨在减少运动排汗产生异味的服装(如袜子),采用像AATCC 100这样的湿润接触测试,并使用能将汗液中化合物生物转化为气味分子的特定菌种,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模型。然而,将同样的方法应用于软装家具或医护人员的制服,则可能得出误导性的结论。在正常使用中,这些材料大多是干燥的,最多偶尔被溅上含有微生物的液体。测试条件不仅未能模拟纺织品的正常使用环境,还可能人为地预测出一个在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效果。
许多抗菌剂需要自由水作为介质,才能从材料中迁移到与其接触的微生物细胞上。同样,所有微生物的生长和许多微生物的存活也离不开水。如果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不存在或水分不足,那么抗菌剂不太可能迁移,微生物细胞也不处于能够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代谢状态。
因此,在选择测试方法时,必须深入思考我们究竟想模拟何种效果。若目标是防止医护人员制服上的细菌通过接触在患者间造成交叉感染,那么作用速度将是关键因素。测试不仅要模拟真实条件下的湿度(如手部接触的湿气、体液飞溅),其接触时间也必须反映交叉污染可能发生的时间窗口(在繁忙的临床环境中可能非常短暂)。在某些情况下,如空气中的细菌沉降到窗帘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显著的湿润环境。尽管已有方法(如ISO/CD 20743的印刷法)尝试模拟这种“干式”接触条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警惕因回收步骤而引入的人为误差。
总而言之,要科学、有力地证实纺织品或纸张的抗菌宣称,并评估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益处,仍有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完成。简单套用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对测试方法原理的批判性审视,才是通往可靠结论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材料释放的时间行为与老化特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