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量热法:材料比热容测定的核心技术与方法比较

日期:2025-07-23 浏览:16

量热法:材料比热容测定的核心技术与方法比较

基本原理

精准测定材料的比热容,是理解其热物理特性的基石。所有量热法的通用原理,都回归到一个核心公式,即测量输入的热量 dQ 与其引发的温度升高 dT 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并非一步完成。通常需要进行两次独立的实验:一次是测量空量热计,目的是精确标定仪器自身的热容,并对无法避免的热损失进行校正;第二次则是将样品置于量热计中进行测量。通过对比两次实验的数据,才能剥离出样品本身的比热容。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量热计应运而生,以适应不同材料和应用场景的需求。下表梳理了当前主流的量热技术及其关键特性。

表1:用于比热容测定的不同类型量热计比较

量热计类型 可测量 典型温度范围 (K) 不确定度 (%) 优势 局限/挑战
差示扫描量热计 (DSC) 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相变焓 100–1900 1.5–10% 标准化,易于使用,快速 相对测量法
绝热量热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比热容、相变焓 1–1900 0.05–2% 精度极高 测量时间长,设备昂贵
投掷量热计 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相变焓 273–3000 0.1–2% 精度高 设备昂贵
脉冲量热计 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相变焓 600–10,000 2–3% 速度快,可达超高温 仅限导电材料,设备昂贵
流动量热计 液体和气体的比热容与焓 100–700 0.05% - -
弹式量热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燃烧热 300 0.01% 固体和液体的标准方法 对气体精度较低
气体量热计 气体的燃烧热 300 0.03–0.5% 气体的标准方法 -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在追求极致精度的科研领域,绝热量热法和投掷量热法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这些高精度仪器并非商业化产品,其建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操作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漫长的时间周期。

正因如此,在工业研发和常规质量控制中,超过90%的固态和液态材料比热容测量任务,都由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完成。DSC在动态模式下运行,即以一个恒定的扫描速率(通常为 20 K/min)对炉体进行加热或冷却。整个过程中,仪器实时记录流向样品的热流率 Φ (dQ/dt) 和样品对应的温度 T。

由于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技术,精确的校准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前提。一个典型的DSC比热容测试包含三个步骤:

  1. 空坩埚测量:建立系统基线。
  2. 标准样品测量:使用已知比热容的标样进行校准。
  3. 待测样品测量: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目标样品。

业界公认的比热容固体标样主要有两种:铜(适用温度范围 20–320 K)和人造蓝宝石(适用温度范围 10–2250 K)。在各自的优势温区内,铜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低于0.1%;蓝宝石在100–900 K温区的不确定度也低于0.1%,但在更高温度下,不确定度会增加到1–2%。许多实验室会直接采用经过认证的标准参考物质(CRM),例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的SRM 720人造蓝宝石。

当样品(s)、标样(cal)和空坩埚(0)三次测量的升温速率完全相同时,样品的比热容 cp,s 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 c_{/mathrm{p,s}} = /frac{m_{/mathrm{cal}}c_{/mathrm{p,cal}}}{m_{/mathrm{s}}}/frac{/Phi_{/mathrm{s}} - /Phi_{0}}{/Phi_{/mathrm{cal}} - /Phi_{0}} $$

该公式的物理意义在于,通过与已知质量(mcal)和比热容(cp,cal)的标样进行直接比较,扣除系统基线(Φ0)后,按比例计算出未知样品(质量为ms)的比热容。

市面上有多种商业化的DSC仪器,覆盖了从100 K到1900 K的宽广温度范围。大多数DSC使用直径约6mm、厚度1mm的圆盘状样品。对于需要更大样品量的应用,也有筒状的DSC(即Calvet型设备),其样品容器体积可从1.5ml到150ml不等。而对于液体样品,则必须使用特殊的密封样品池来控制其蒸气压和体积变化。

常规DSC测试的测量不确定度,在700°C以下通常在5%左右,在更高温度下可能高达10%。要将精度提升,则需要在校准流程和数据评估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严谨的校准与评估程序,可以将相对不确定度优化至1.5%左右。这背后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材料比热容,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极端条件下的挑战:高温脉冲量热法

当测量温度超过2000 K,传统量热技术会面临严峻挑战。强烈的热辐射、样品与量热计结构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电学或化学不稳定性,都会导致巨大的热损失和测量误差。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脉冲量热法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其应用前提是——材料必须具备足够高的电导率。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大电流脉冲(通常在100至10000A)在瞬时流过棒状或线状样品,通过其自身的电阻实现快速加热。为了计算比热容,需要以亚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同步测量通过样品的电流、样品两端的电压降以及样品自身的温度。

由于加热速率极高,热损失可以被忽略不计,甚至可以在材料的液态下进行测量。该技术的改进型还允许同时测定材料的发射率、导热系数、电导率以及熔融焓等多个热物理参数。

脉冲量热法的适用温度范围约为600 K到惊人的10000 K,其比热容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以控制在2-3%。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