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测试领域,尤其对于洛氏(Rockwell)、布氏(Brinell)、维氏(Vickers)和努氏(Knoop)等常规硬度测试而言,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长久以来,工业界习惯于通过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公差”来控制测量误差。这些标准为硬度计的各个组件设定了明确的允差范围,例如施加试验力的允许误差、测量压痕尺寸或压入深度的误差等,同时也对硬度计的整体性能进行规范,以限制其相对于标准硬度块认证值的测量误差。
然而,测量不确定度与测试标准中定义的公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公差的目的是“限制”误差,而不确定度并不限制误差,它的核心功能是“评估”误差——即评定一个硬度测量值与其所测材料“真值”之间的可能偏离程度。随着近年来测试与校准实验室认可体系的推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已成为硬度实验室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为评定测量值的不确定度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其中一种方法是直接法,或称“A类-B类”评定法。该方法试图对测试过程中的所有显著影响量(如试验力误差、测试速度、压头几何形状等)进行逐一量化,确定每个影响量的偏差和不确定度,对已知的系统偏差进行修正,计算并评估相应的灵敏度系数(用于将输入量的单位转换为被测量单位),最终将所有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为总测量不确定度。
硬度测试的物理过程相当复杂,它涉及在特定时间内将试验力施加于特定形状的压头,并在某些测试中同步测量产生的压入深度。执行这一过程的硬度计,其内部构造从纯机械到机电混合,形式多样。这种复杂性导致很难识别出所有对测量不确定度有贡献的影响量。例如,硬度计机械部件或压头内部可能存在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误差源。更棘手的是,某些灵敏度系数的确定本身就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些转换因子可能依赖于所用的硬度标尺和被测材料,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来确定。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在硬度计的校准实践中,只要其操作部件的偏差在公差范围内,通常并不会进行修正。
尽管这种对硬度计各参数误差贡献进行独立评估的方法,是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途径,但它更适用于顶级的校准机构,如国家计量院(NMI)。这些机构拥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评估每一个误差源。对于大多数工业硬度实验室而言,采用直接法来评定常规硬度测试的不确定度,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第二种方法是间接法,它更贴近测试与校准实验室的日常操作实践。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部分不确定度分量,从对标准物质和被测材料的硬度测试结果中进行估算。标准物质(通常是标准硬度块)提供了与世界各国国家计量院(NMI)所维持的硬度基准之间的溯源性,是依据GUM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的必要起点。
间接法将硬度计与压头视为一个整体的测量系统,着重考察与该系统整体测量性能相关的不确定度。对于工业实验室评定常规硬度测试的不确定度,这种方法显然更具适用性。但必须明确一点: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硬度计的所有操作和性能指标均在公差范围内。这能确保不会出现一个部件的较大正误差被另一个部件的较大负误差所抵消的情况,这种“误差对冲”可能导致设备在测试标准块时表现正常,但实际工作状态已经失准。
间接法主要考量以下几个不确定度来源:
评估过程的复杂性、对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考量,以及对标准物质的依赖,都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获得一份可靠、合规的不确定度报告,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硬度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间接法的通用计算流程是,首先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它通过对上述适用误差源的各不确定度分量 u1, u2, …, un 进行方和根运算得到:
$$ u_{/mathrm{c}} = /sqrt{u_{1}^{2} + u_{2}^{2} + /dots + u_{n}^{2}} $$
具体需要合并哪些不确定度分量,取决于该不确定度值的最终用途。例如,为单次硬度测量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间接验证中确定的硬度计误差,或是标准块校准产生的认证值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其包含的分量会有所不同。
测量不确定度通常以扩展不确定度 Uc 的形式进行表达和报告。它是通过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乘以一个数值(即包含因子 k)计算得出的:
$$ U_{/mathrm{c}} = ku_{/mathrm{c}} $$
包含因子 k 的选择,取决于标准不确定度的估算质量(如测量次数)以及期望的置信水平。当存在未修正的测量偏倚 b 时,一个简单且偏于保守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绝对值 |b| 与扩展不确定度直接相加:
$$ U = ku_{/mathrm{c}} + |b| $$
关于如何计算每个不确定度分量、如何组合它们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硬度测量,其详细讨论已超出本文范畴。相关的指导可以在ISO和ASTM为特定常规硬度测试方法新制定的推荐程序中找到。
理论上,应针对每个感兴趣的硬度标尺和硬度水平,独立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因为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可能随标尺和硬度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可能并不可行。很多情况下,实验室可以根据其经验和对硬度计运行状况的了解,将一个单一的不确定度值应用于一个特定的硬度范围。
最后,由于评估和表示测量不确定度存在多种方法,在报告不确定度数值时,应附上一段简要的说明,清晰地描述所报告的不确定度值代表了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被评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