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材料科学与器件物理领域,位错(Dislocations)的存在远非单纯的晶格结构瑕疵,它们往往扮演着影响乃至决定器件光电性能的关键角色。一个核心的物理机制是,在许多半导体材料中,位错是极为高效的非辐射复合中心(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centers)。
当电子束激发半导体基体使其产生特征发光时,这些作为非辐射复合“陷阱”的位错区域,会捕获并消耗载流子,却不产生光子。结果便是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图像中,这些位错会呈现为清晰的暗点或暗线,与明亮的发光基体形成鲜明对比。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高分辨率的可视化手段,来精准定位那些对器件性能构成潜在威胁的缺陷。
图1展示了一个绝佳的实例。研究人员对碲化镉(CdTe)晶体表面进行了压痕处理,以人为引入位错。
图1 (a)和(b): 在压痕处理后的CdTe表面观察到的位错衬度。(a) SEM-CL图像,其中位错呈现为暗线衬度;(b) 为采集(a)图后,对同一区域进行化学腐蚀后获得的光学显微镜(OM)图像,清晰显示了位错腐蚀坑。
在图1(a)的SEM-CL图像中,从压痕中心向外辐射的暗色线条,正是位错的直接写照。它们所在的位置,发光被显著抑制。为了验证这一点,在完成CL观察后,研究人员对同一区域进行了化学腐蚀处理,再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OM)观察,得到了图1(b)。图中密集的腐蚀坑(etch pits)精确地对应了CL图像中的暗线,这为位错作为非辐射复合中心的理论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这种结合观察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缺陷认定的可靠性。
当然,物理世界总有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位错自身也可能成为发光源,这通常与位错核心或其周围应力场束缚的特定杂质或点缺陷有关。此时,在CL图像中它们将呈现出明亮的衬度。
SEM-CL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动态观察能力。通过采用电视扫描(TV scanning)速率,可以实现对位错在应力或热场作用下动态行为的原位(in situ)观察,这对于理解材料的塑性形变和疲劳失效机制至关重要。
相比之下,虽然光学显微镜在位错密度足够低时也能得到类似的图像(如腐蚀坑法),但SEM-CL技术无疑在提供功能性信息(即缺陷的电学活性)和空间分辨率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获得一张信噪比高、结果可靠的CL图谱,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都有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半导体缺陷表征与失效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