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体学研究中,一个核心目标是精确描绘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布,即解析晶体结构。其理论根基在于,波数空间中的结构因子 F(K) 与真实空间中的电子密度 ρ® 通过傅里叶变换相互关联。由于电子云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周围,因此,一旦我们掌握了电子密度的分布函数 ρ®,也就洞悉了整个晶体结构。
从原理上看,只要能通过实验测定结构因子,再进行一次逆傅里叶变换,晶体结构便可水落石出。然而,实际的衍射实验并不能直接给予我们完整的结构因子 F(g) = Fgeiφg。我们能测量到的,仅仅是衍射强度,它正比于结构因子振幅的平方 |F(g)|²。这意味着,在从衍射图谱到电子密度云图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相位因子 φg。
这个信息的缺失,就是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中长期存在且最为棘手的“相位问题” (Phase Problem)。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发展出了一系列精巧的分析方法。
目前,用于解决相位问题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接法、重原子法和反常色散法。
直接法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的原子,其理论基础是基于一个对任意结构因子都成立的普遍关系——赛尔公式 (Sayre’s formula):
F(h) = aΣF(g)F(h - g) (其中 a 为实系数)
该公式揭示了不同衍射点的结构因子之间并非孤立无关,而是相互制约。在许多实际情况中,衍射强度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衍射点上。在一个简化的模型中,如果求和项里某一个特定的 g 所对应的 F(g)F(h-g) 项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相位关系:
φh ≈ φg + φh-g
基于此,我们可以设定少数几个初始相位值,然后像解谜一样,利用上述关系迭代地推算出其他衍射点的相位。在实际操作中,计算机会从一组主要衍射点的初始相位出发,通过迭代程序反复计算,直至所有相位值收敛。研究者会尝试多组初始模型结构及其对应的相位集合,最终选取与实验数据吻合度最高的那一组解。
重原子法的思路则非常直观。原子的散射因子 f(K) 随着其核外电子数的增加而增强,这意味着原子序数越高的重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就越强。当晶体中含有重原子(例如金属配合物)时,其衍射强度主要由这些重原子的排布所决定。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首先确定晶胞中重原子的近似位置。这里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帕特森函数 (Patterson function)。它是对实验测得的 |F(g)|² 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其物理意义是电子密度 ρ® 的自相关函数:
P(u) = ∫ρ®ρ(r + u)dν
这个函数在真实空间中连接任意两个重原子的相对位置矢量 u 处会出现强峰。通过分析这些峰的位置,我们就能推导出晶胞中重原子的具体坐标。一旦重原子的位置确定,它们的贡献就可以从总的结构因子中剥离,从而大大简化对剩余轻原子位置的解析。在生物大分子等研究领域,研究者甚至会有意地在晶体生长或分子合成过程中引入重原子(化学取代法),作为解析复杂结构的探针。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必真的替换原子,而是可以利用反常色散效应。当入射X射线的波长接近样品中某个元素的芯能级吸收边时,该原子的复数形式散射因子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果我们选用特定波长的X射线,就等效于在不改变晶体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实现了原子的“有效替换”。
同步辐射光源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该方法的应用。同步辐射能提供强度极高且波长连续可调的单色X射线,使得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将X射线能量调谐至特定元素的吸收边,从而让反常色散法成为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强大分析技术。要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并解读由反常色散效应带来的细微衍射强度变化,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单晶结构解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除了相位问题,仅测量有限数量的 K 矢量也会因逆傅里叶变换中的截断效应 (cut-off effect) 导致结果失真。这些难题正通过最大熵方法 (MEM) 等前沿技术逐步得到解决。MEM基于最少假设原则和晶体结构模型,能够对衍射数据进行极为精确的分析。
要成功进行单晶分析,获得高质量的单晶样品是基本前提。衍射X射线的强度与参与散射的原子数(即样品体积)成正比,换言之,强度随样品尺寸的立方迅速衰减。若使用常规的密封靶X射线管,单晶尺寸通常需要大于0.1mm。而借助高强度的同步辐射光源,样品尺寸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
同时,晶体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晶体必须足够完整,由缺陷引起的衍射峰宽化要足够小,以确保各个衍射峰能够清晰分离。这一点对于分子晶体尤其关键,因为它们的晶格常数通常很大,导致衍射峰在倒易空间中挤作一团,给数据采集和解析带来困难。
实验中,样品被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测角仪上,并围绕三个欧拉轴旋转。通常采用 ω-2θ (或 θ-2θ) 扫描模式:首先调整 φ 和 χ 角,使样品的某个晶带轴与 ω 轴重合,然后步进地增加样品和入射X射线的夹角 θ,同时探测器以 2θ 的角速度同步转动,从而始终满足衍射的几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