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技术族,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电场驱动带电物质进行分离。当在系统中施加电压时,带正电荷的分析物会朝向负极(阴极)移动,而带负电荷的分析物则迁往正极(阳极)。中性物质由于不带电,理论上不会被任何一端电极所吸引,从而构成了分离的基础。
一个典型的CE仪器系统并不复杂,其简化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毛细管电泳(CE)仪器示意图
分离过程通常在内径为25 μm至100 μm、长度为25 cm至100 c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中进行。毛细管内预先填充了缓冲溶液,施加的电压通常在10 kV到30 kV之间。为了检测分离后的组分,可以联用多种检测器,包括紫外吸收(UV)、激光诱导荧光(LIF)以及质谱(MS)等。
CE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横跨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和法医学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的分析物类型和分离机制,CE发展出多种操作模式。
多样化的分离模式为方法开发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但也对操作者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根据样品特性选择最佳分离模式并优化实验条件,是获得理想结果的关键。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生物大分子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长期以来,CE被视为液相色谱(LC)的一种替代技术,尽管其成熟度和普及度尚不及LC。CE的突出优势在于通常能提供比LC高得多的分离效率,并且样品消耗量极低。更重要的是,CE与LC基于完全不同的分离机理,这意味着CE可以作为一种正交技术,为LC分析提供互补性的验证信息。
当然,CE也面临自身的局限,主要集中在灵敏度和重现性方面,但相关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与完善中。
CE能够处理的样品基质范围很广,包括生物体液、蛋白质消化物和药物化合物等。根据样品基质的复杂程度,样品可以直接进样,或用纯水、运行缓冲液稀释后进样。为了优化检测灵敏度,可以采用特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例如,在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时,通常需要对分析物进行衍生化处理。
CE在高分辨定性分析中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多肽和蛋白质。其极高的分离效率能够区分结构极为相似的物质。通过比对不同样品的分析“指纹图谱”,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CE的定量分析方法与LC大体相似,通常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目标分析物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然后通过比对未知样品与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来进行浓度计算。
CE定量分析中有一个独特的考量因素:峰面积与溶质的迁移速度相关。为了提高定量准确性,需要使用校正峰面积。该校正值通过将原始峰面积除以分析物的迁移时间得到。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也凸显了专业分析服务在复杂定量任务中的价值。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药物成分分析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