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分析领域,核磁共振(NMR)波谱法因其在分子结构鉴定方面的强大能力而广为人知。然而,它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当实验条件得到严格控制时,NMR能够从一种定性工具转变为一种高精度的定量技术,即定量核磁共振(qNMR)。特别是氢谱(¹H qNMR),凭借其高灵敏度和高天然丰度,已成为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质量控制中进行纯度测定与含量分析的基石方法。
要理解qNMR,我们首先需要回到核磁共振现象的物理本质。
当一个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时,它就像一个微小的磁体。当被置于一个均匀的强外磁场(B0)中,这些核磁偶极子会沿着外磁场进行特定的取向。取向的数量由自旋量子数决定,为 (2I + 1) 种。对于 ¹H(质子),I = 1/2,因此存在两种自旋状态(高能态和低能态),且在低能态的原子核数量会略多一些。
通过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RF),可以诱导原子核从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这个特定的频率被称为拉莫尔频率或共振频率。在共振时,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这一吸收过程可以被检测和测量。现代核磁谱仪多采用射频脉冲(RF pulse)的方式,它能在瞬间激发样品中所有相关的原子核。
共振发生时,除了能量跃迁,各个核磁偶极子的自旋相位也会同步,从而产生一个可被检测的宏观净磁化矢量。当射频脉冲结束后,核自旋系统会通过一级速率过程恢复到其热力学平衡态。这个恢复过程主要包含两个独立的弛豫机制:
脉冲结束后采集到的信号被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ID),这是一个在时域(强度 vs. 时间)上的复杂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FT),这个时域信号可以被转换成我们熟悉的频域谱图(强度 vs. 频率)。为了提高信噪比(S/N),通常会进行多次FID采集并进行时间平均。信噪比的改善程度与采集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前提是两次脉冲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让所有原子核完全弛豫。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同种原子核,其周围的电子云屏蔽效应不同,导致它们的共振频率会产生微小的差异,这就是化学位移。它为我们判断原子在分子中的结构环境提供了基础。
邻近原子核的磁场也会对目标核产生影响,导致其能级进一步分裂,形成耦合裂分。这些裂分模式揭示了邻近原子核的类型和数量信息。
尽管不同种类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差异巨大(MHz级别),但同种原子核的化学位移范围较小(kHz级别),而耦合裂分带来的差异则更小(Hz级别)。正是这些精细的差异,构成了NMR定性分析的基石。
通过解析化学位移、耦合裂分模式和积分面积,NMR可以:
qNMR的核心价值在于,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NMR谱峰下的积分面积(信号强度)与产生该信号的原子核数量成正比。并且,对于同一张谱图中的所有信号,这个比例常数是相同的。这一特性使得NMR成为一种出色的一级测量方法,无需使用待测物的标准品进行校准。
1. 相对浓度测定
通过比较样品中不同物质的谱峰积分面积,可以直接得到它们的摩尔比。
$$ /frac{C_t}{C_n} = /frac{(I_t / N_t)}{(I_n / N_n)} /tag{1} $$
其中:
2. 摩尔纯度测定(无内标法)
如果谱图中的所有信号峰都能被识别并归属于特定的分子,我们就可以在不添加任何标准品的情况下,直接计算待测物的摩尔纯度。当然,前提是所有杂质都能在谱图上被观测到。
$$ /text{mole%} P_t = /frac{(I_t / N_t)}{/sum (I_n / N_n)} /times 100 /tag{2} $$
其中:
3. 质量纯度测定(内标法)
在更普遍的应用中,我们通常采用内标法来测定样品的绝对纯度。该方法是在一个精确称量的待测样品溶液中,加入一个精确称量的、纯度已知的内标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结果最可靠的qNMR方法。
$$ /text{mass%} P_t = /frac{I_t}{I_s} /frac{N_s}{N_t} /frac{M_t}{M_s} /frac{W_s}{W_t} P_s /times 100 /tag{3} $$
其中:
这个公式的逻辑非常清晰:通过引入一把精确的“分子尺”(内标物),来精确度量未知样品的含量,并将摩尔比关系最终转换为实际工作中更常用的质量百分比。
qNMR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严谨的实验操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
要获得一张信噪比高、结果可靠的图谱,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都有极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化合物纯度与含量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现代NMR谱仪能够常规地将 ¹H qNMR 的检测和定量水平推进到 0.01% 质量分数级别,不确定度(U95)可控制在 0.5% 至 1.0% 的范围内。通过增加数据采集时间,检测限和定量限还能进一步降低一个数量级。配备了低温探头和前置放大器的高场谱仪,则能将此极限再拓展四倍。
尽管qNMR的极限灵敏度不及质谱或荧光光谱等技术,但其在中等痕量水平测定中的应用正日益增多。此外,NMR与色谱分离技术的联用(LC-NMR),进一步拓宽了其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现代分析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
虽然有多种NMR活性核,但日常应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幸运的是,有机分子的主要构成元素的同位素都在此列。¹H 因其极高的天然丰度和灵敏度,成为最常用的观测核。
表1. 常见NMR活性核的性质
原子核 | 在14.09 T磁场下的共振频率 (MHz) | 自旋量子数 (I) | 天然丰度 (%) | 相对灵敏度 | 丰度 × 灵敏度 |
---|---|---|---|---|---|
¹H | 599.944 | 1/2 | 99.984 | 1.000 | 99.984 |
¹⁹F | 564.511 | 1/2 | 100 | 0.834 | 83.4 |
³¹P | 242.862 | 1/2 | 100 | 0.0664 | 6.64 |
¹³C | 150.856 | 1/2 | 1.108 | 0.0159 | 0.018 |
²⁹Si | 119.192 | -1/2 | 4.7 | 0.00785 | 0.037 |
²H | 92.095 | 1 | 0.0156 | 0.00964 | 0.00015 |
¹⁵N | 60.815 | -1/2 | 0.365 | 0.00104 | 0.0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