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工业领域,耐火材料的选型直接决定了生产设备的服役寿命与运行效率。其中,碱性耐火材料,特别是镁质材料,长期以来都是核心支柱。然而,其发展路径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性能追求、资源禀赋与环保压力三者间的持续博弈中,走出了一条从依赖进口、依赖铬矿,到立足国情、走向绿色化的技术演进路线。
这条路线的两个关键节点,便是镁铬质材料与镁铝质材料。
中国的镁质耐火材料研发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时大石桥镁矿等单位已开始探索用镁铝砖替代炼钢平炉顶的硅砖,并减少对进口铬铁矿的依赖。这颗种子在“七五”期间(1986-1990年)国家加强耐火原料基地建设的推动下开始萌芽,重点发展矾土基的镁铝尖晶石。到90年代初,从辽宁到河南、洛阳,一系列旨在提升高品质镁铝尖晶石、全合成镁铬制品产能的规划相继落地。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行业思考:在有色冶炼(如炼铜反射炉)等领域,镁铬砖与镁铝砖在技术上均能满足使用要求,但路径选择必须回归国情。我国菱镁矿与矾土资源丰富的现实,决定了发展矾土基镁铝尖晶石-方镁石复合材料,是一条更具战略安全与成本优势的道路。进一步地,通过引入ZrO₂或稀土氧化物进行微观结构改性与增韧,则为突破材料性能瓶颈指明了方向。
时至今日,镁铝质、镁铬质乃至镁钙质材料已在各大高温行业中找到了各自的生态位。其选材逻辑并非简单的优劣替换,而是基于具体工况(如温度、气氛、熔渣化学性质)的精细化匹配。
在钢铁冶炼中,钢包是决定钢水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其内衬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炉衬寿命与钢水质量。
大型精炼钢包(包壁、包底):这里是镁铝碳砖与铝镁碳砖的主战场。二者的区别不仅是名称的颠倒,更是设计思路的差异。
炉外精炼炉(AOD, VOD):传统上,MgO-Cr₂O₃ 材料因其优异的抗侵蚀性在这里得到应用。但其致命弱点在于,Cr³⁺ 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危害的 Cr⁶⁺。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无铬化”浪潮正推动其使用量逐步减少,为镁铝尖晶石、镁钙质等材料提供了替代空间。
在水泥和有色行业,无铬化不仅是趋势,更已成为主流实践。
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内碱性气氛和高温熟料的冲刷,对窑衬是严峻考验。过去常用的镁铬砖正被性能同样出色的 MgO-Al₂O₃尖晶石砖 和 MgO-FeO尖晶石砖 所取代。这种替代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也推动了尖晶石合成与应用技术的成熟。
有色金属冶炼(如炼铜转炉):这里同样是镁铬砖的传统应用领域。如今,技术路径已转向开发方镁石-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并通过引入ZrO₂等氧化物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韧性和抗侵蚀能力。铝镁碳砖(Al₂O₃-MgO-C)也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此占据一席之地。
对材料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精确评估,尤其是分析其侵蚀后的显微结构和物相变化,对于指导配方优化和预测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和高精度的分析手段。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成分分析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玻璃窑对耐火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尤其要防止材料对玻璃液的污染。虽然 MgO-Cr₂O₃ 仍在部分区域使用,但其替代方案的研究从未停止。目前,行业正在探索更为复杂的 Al₂O₃-ZrO₂-SiO₂ (AZS) 复合耐火材料,以期在抗玻璃液侵蚀与环保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下表总结了这些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
表1 镁铝质、镁铬质耐火材料原料的应用(部分)
行业 | 使用部位 | 含镁铝等原料的耐火材料 | 备注 |
---|---|---|---|
钢铁 | 大型精炼钢包(包壁、包底) | 镁铝碳砖 (MgO-Al₂O₃-C) | MgO 50%~60%, Al₂O₃ 10%~30% |
铝镁碳砖 (Al₂O₃-MgO-C) | Al₂O₃ 60%~70%, MgO 10%~20% | ||
炉外精炼炉 (AOD, VOD) | MgO-Cr₂O₃ | 因Cr⁶⁺公害,正逐步减少使用量 | |
有色 | 炼铜转炉及钢包 | 镁铬砖、镁铝砖 | 发展方向:方镁石-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 (引入ZrO₂等) |
铝镁碳砖 (Al₂O₃-MgO-C) | |||
水泥 | 新型干法水泥窑 | MgO-Al₂O₃尖晶石砖, MgO-FeO尖晶石砖 | 用于取代MgO-Cr₂O₃材料 |
玻璃 | 玻璃窑 | MgO-Cr₂O₃ | 探索Al₂O₃-ZrO₂-SiO₂等复合耐火材料作为替代 |
总而言之,碱性耐火材料的发展,已经从单一追求性能的1.0时代,迈入了性能、成本与环境相平衡的2.0时代。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对尖晶石结构、复合材料界面以及微量元素改性机理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