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炉出铁沟、鱼雷罐这类承受极端物理冲刷与化学侵蚀的严苛工况下,内衬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铝-碳化硅-炭质(Al₂O₃-SiC-C)喷射料,正是为应对此类挑战而设计的关键耐火材料。然而,其优异性能的最终实现,远非一份简单的组分配方所能保证,真正的挑战蕴藏在从材料设计到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种高性能喷射料的起点,是其精密的组分构成。其核心骨架由高铝矾土熟料(或更高品位的刚玉)、碳化硅及炭素材料构成。
这些骨料与粉料,需要通过高效的结合系统将其粘结在一起。通常采用铝酸钙水泥和氧化硅微粉(合计5% ~ 8%)作为复合结合剂。此外,防氧化剂、分散剂(如聚磷酸盐或聚丙烯酸钠)和增塑剂等外加剂的协同作用,对于优化材料的施工性能与最终服役寿命同样不可或缺。
在颗粒级配方面,最大颗粒度通常控制在5mm以内。为了实现最致密的堆积结构,从而获得更优的体积密度和强度,其粒度组成设计往往遵循Andreassen粒度分布模型,分布系数q值控制在0.21 ~ 0.26区间是一个常见的优化目标。
与干法喷射相比,湿法喷射能显著减少粉尘、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回弹率。但它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闪速絮凝。
当预拌好的湿料通过泵送系统抵达喷嘴时,它仍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泥浆。那么,如何在喷射出口的瞬间,让泥料实现从流体到具有足够屈服值的塑性体的精准转变,使其牢固附着在受喷表面而不流淌或滑落?答案就在于闪速絮凝剂的加入。
在喷嘴处,絮凝剂(如铝酸钠、聚合氯化铝、硅酸钠等)被瞬间雾化并混入料流。它必须立即破坏湿料中由分散剂建立的稳定悬浮体系,引发可控的絮凝反应,使材料迅速形成一种黏-塑-弹性体。
这一过程的控制极为精妙,其效果受到多种变量的制约:絮凝剂的种类、浓度、与料流的混合均匀度、施工环境的温湿度,乃至其与配方中分散剂的相互作用。因此,不存在一个“万能”的絮凝剂配方。最佳的絮凝剂类型及其添加量,必须通过严谨的实验室匹配试验和现场中试来最终确定。
对材料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精确表征,是验证配方设计与施工工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下面是两种典型Al₂O₃-SiC-C湿式喷射料的性能数据对比:
性能指标 | 配方 No.1 | 配方 No.2 | |
---|---|---|---|
化学成分 (w/%) | Al₂O₃ | 67 | 70 |
SiC | 14 | 10 | |
固定碳 (F.C) | 3 | 3 | |
体积密度 (g·cm⁻³) | 110°C, 24h | 2.56 | 2.75 |
1450°C, 3h | 2.62 | 2.73 | |
显气孔率 (%) | 110°C, 24h | 18.5 | 21.6 |
1450°C, 3h | 19.6 | 20.0 | |
抗折强度 (MPa) | 110°C, 24h | 11.0 | 2.5 |
1450°C, 3h | 14.0 | 6.7 | |
烧后线变化率 (1450°C, 3h, %) | -0.50 | +0.11 | |
泵送加水量 (%) | 7.5 | 6.8 |
从数据可以看出,配方调整对最终性能有显著影响。例如,配方2具有更高的Al₂O₃含量和初始体积密度,但其高温强度却低于配方1。这种复杂的性能关联性,以及闪速絮凝剂选择对施工性的决定性作用,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可靠的实验数据是优化材料体系的唯一途径。要系统评估不同配方、不同絮凝剂组合的性能优劣,获得如上表所示的可靠数据,离不开专业的测试分析能力。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在泵送设备的选择上,尽管挤压泵、螺旋泵等均可使用,但双活塞泵因其稳定的泵送性能,被认为是输送这类高固含、高黏度湿式喷射料的理想选择。
凭借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含炭的Al₂O₃-SiC-C湿式喷射料已成为构筑或快速修补高炉出铁沟、鱼雷罐、混铁炉及化铁炉内衬的首选材料之一。而在不含碳的体系中,刚玉-碳化硅质湿式喷射料则在垃圾焚烧炉和回转窑出料口等氧化性气氛环境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