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泥工业向大型化发展,回转窑内的工作温度攀升至1700°C甚至更高,这对窑衬用耐火材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传统的耐火材料在此极限工况下已难当重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直接结合镁铬砖应运而生,成为专门应对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高温带的优选方案。凭借其出色的性价比,该材料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直接结合镁铬砖的卓越性能,根植于其复杂的制造工艺。其核心在于选用高纯度的菱镁矿石与铬铁矿石为原料,经历一系列精细的高温处理。
首先,菱镁矿经轻烧制得轻烧镁砂。随后,这些镁砂在精密的配比后被高压压制成球,并送入高达1900°C的超高温环境中烧结,形成致密的重烧镁砂。这一“重烧”过程是形成“直接结合”结构的关键一步。最后,将重烧镁砂与特定比例的铬铁矿石混合,经过高压成型,在1700~1850°C的隧道窑中完成最终烧成。
这个过程的最终产物,其内部微观结构呈现为方镁石(主晶相)与镁铬尖晶石等次晶相之间直接接触、相互键合。相比于依赖硅酸盐相进行“间接”结合的传统砖体,这种“直接结合”结构赋予了材料更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建材行业标准JC/T497—2013为直接结合镁铬砖的各项理化性能划定了明确的基准。这些指标是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严苛窑内环境的量化依据。
表1 直接结合镁铬砖理化指标
项 目 | 理化指标 | ||||
DMC-12 | DMC-9B | DMC-9A | DMC-6 | DMC-4 | |
MgO/%,≥ | 60 | 70 | 70 | 75 | 80 |
Cr2O3/%,≥ | 12 | 9 | 9 | 6 | 4 |
SiO2/%,≤ | 3.2 | 3.0 | 2.8 | 2.8 | 2.5 |
显气孔率/%,≤ | 19 | 19 | 19 | 18 | 18 |
体积密度/(kg/m³),≥ | 3000 | 2980 | 2980 | 2950 | 2930 |
常温耐压强度/MPa,≥ | 35 | 40 | 40 | 40 | 40 |
0.2MPa荷重软化温度/℃,≥ | 1580 | 1580 | 1600 | 1600 | 1600 |
抗热震性(1100℃,水冷)/次,≥ | 4 | 4 | 4 | 4 | 4 |
线膨胀率 | 由生产厂定期检测,并提供给用户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牌号的砖在MgO和Cr2O3的含量上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窑况的具体需求。同时,对SiO2含量的严格限制、对低气孔率和高体积密度的要求,都直接指向了其致密的微观结构。而高达1600°C的荷重软化温度,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其在高温区的结构稳定性。要确保采购的材料完全符合这些复杂而关键的性能参数,依赖于精准的第三方质量控制。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理化性能,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直接结合镁铬砖之所以能在众多耐火材料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几项关键性能的协同作用:
优异的耐侵蚀性:其主体成分MgO属于碱性氧化物,对水泥熟料中呈碱性的CaO和酸性的SiO2熔融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性。Cr2O3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
出色的耐剥落性:通过引入适量的铬矿,在烧成过程中形成镁铬尖晶石。这种尖晶石相能够有效抑制砖体因温度剧变或化学侵蚀而产生的结构性剥落,提高了使用寿命。
良好的挂窑皮附着性:在水泥回转窑中,一层稳定牢固的窑皮是保护窑衬、延长其寿命的天然屏障。铬组分的存在有助于优化砖体表面特性,促进窑皮的初始附着和稳定存在,形成良性循环。
相对较低的导热系数:与普通镁砖相比,直接结合镁铬砖的导热性更低。这意味着它能有效减少从窑内传递到窑壳的热量,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对窑体钢结构(如窑箍)起到了保护作用。
良好的体积稳定性:材料内部形成的镁铬尖晶石网络,使其在经受长期高温作用时,仍能保持稳定的体积,不易出现永久性的收缩或膨胀,从而确保了窑衬砌体的整体性。
尽管直接结合镁铬砖的物理与化学性能近乎完美,但它隐藏着一个对环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缺陷。砖内本身化学性质稳定的三价铬(Cr2O3)是无害的。然而,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特有的强碱性气氛和高温环境下,这些三价铬会与窑料及窑气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被氧化成水溶性的、剧毒的六价铬(Cr6+)化合物。
尤其是在新型干法窑中,由于预分解系统的存在,碱、氯、硫等挥发性组分会在窑内循环富集,这无疑加剧了六价铬的形成。一旦废弃的镁铬砖遭遇雨水淋溶,有毒的六价铬便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这一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应用并推动无铬耐火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享受其卓越性能的同时,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废弃砖体,是所有使用者必须正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