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熔法合成镁铬砂,本质上是在电弧炉内通过高温熔融,将含镁原料与铬铁矿进行重构,最终形成致密、均匀的高性能耐火原料。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如何将不同形态的原料有效、均匀地引入炉内并促使其完全反应。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原料的物理特性与成本考量,衍生出了几种主流的配料与入炉方式。
整个合成过程依赖于电弧炉提供的极端高温环境,电弧瞬间产生的数千摄氏度高温,足以使镁质原料和铬铁矿完全熔化为液相。在熔融状态下,各组分得以充分扩散、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在冷却结晶后,形成以方镁石为连续相,尖晶石固溶体((Mg,Fe)(Cr,Al)₂O₄)弥散分布的致密共晶结构。
面对不同的原料来源——例如,是直接使用矿石还是经过预处理的煅烧料——其入炉策略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目前,工业界主要探索并应用以下三种技术路径: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直接的方法。操作上,将经过筛选、符合粒度要求的天然菱镁矿(MgCO₃)块料与铬铁矿块料,按照化学计量比直接混合后投入电弧炉。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流程简化,省去了原料的预煅烧和细磨环节。然而,其挑战也十分明显。菱镁矿在炉内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大量的CO₂气体,这不仅会造成炉内气氛的剧烈波动,影响熔炼稳定性,还可能带走大量热量,增加单位能耗。同时,块料之间的反应接触面积相对较小,要实现完全的均匀熔融,往往需要更长的熔炼时间。
这是当前工艺控制中更为精细和成熟的一种方案。该方法选用轻烧镁砂(经较低温度煅烧除去CO₂但保留一定活性的MgO)和铬铁矿的细粉作为原料。
其工艺步骤为:
这种路径的核心优势在于,原料在入炉前已经实现了微米级的均匀混合,大大缩短了在熔池中的扩散反应距离,有利于形成成分均一、结晶良好的最终产品。料球的形式也显著降低了粉尘飞扬损失,改善了操作环境和物料收得率。
此法可以看作是路径二的简化版。它省去了压球和干燥的工序,将轻烧镁砂与铬铁矿的混合细粉直接投入炉内。
尽管省去了中间环节,但这种方式对熔炼操作的挑战极大。大量粉料的直接投入极易引发严重的喷溅和扬尘,不仅物料损失率高,对除尘系统的压力也巨大。此外,粉料在炉内易发生偏析,较轻的镁砂粉可能聚集在上部,影响熔体成分的均匀性。因此,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极为精密的加料控制系统和炉况管理技术,否则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这三种配料方式各有侧重,反映了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平衡。压球法虽然前期工序复杂,但为获得高品质、性能稳定的电熔镁铬砂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对合成产物的化学成分、物相构成及显微结构的精确表征,是评估不同工艺优劣、指导生产优化的关键环节。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提供耐火原料及成品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