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领域,如何将排放的余热资源化,一直是能源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的核心议题。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在水泥等高能耗行业中获得了迅速推广。这项技术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捕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废气,利用其热能产生低品位蒸汽,进而驱动专门设计的低参数汽轮机组进行发电。
它与传统火力发电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能量来源——它不消耗任何一次能源,如煤炭或天然气。这意味着发电过程本身不产生新的废气、废渣、粉尘或其他污染物。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条实现能源梯级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的有效路径,更是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价格优势的利器。同时,在当前全球强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每利用一份余热发电,就直接减少了相应的CO2排放,其环境效益不言而喻。
然而,从理论上的高效转化到实际运行中的稳定可靠,余热发电系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工程挑战。
系统通常从熟料冷却机等设备中抽取温度不超过800°C的热风,通过复杂而冗长的管道系统输送至余热锅炉。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核心的物理特性主导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维护难题:热风介质的恶劣性。
废气中不仅仅是高温,更裹挟着大量的高速运动粉尘。这种高速含尘气流,对管道和设备内部的耐火材料构成了剧烈的冲刷磨损。可以想象,无数微小的、坚硬的粉尘颗粒如同高速喷射的砂流,持续不断地撞击和刮削着材料表面。
磨损的严重程度并非均匀分布。在流体力学的作用下,一些特定部位会成为磨损的“重灾区”。例如:
这种持续的磨损不仅会缩短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更可能引发管道穿孔、设备失效等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评估和选择具备优异耐磨性能的耐火材料,并对关键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结构优化,成为余热发电系统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要精确评估不同工况下耐火材料的耐磨性能、分析磨损机理,就需要依赖专业的实验分析与数据支持。对材料在模拟高温含尘气流环境下的磨损率、硬度变化及微观结构损伤进行表征,是优化选材和预测寿命的根本依据。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材料磨损与失效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磨损性能,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