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定形耐火材料,尤其是依赖化学结合剂获得初始强度的体系,其储存稳定性始终是配方设计中必须审慎考量的一环。材料从出厂到施工现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设计的作业性能,如可塑性或流动性。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延缓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劣变的物质,我们称之为保存剂。
在众多不定形耐火材料中,以磷酸或酸式磷酸铝为结合剂的铝硅系可塑料与捣打料,其储存期挑战尤为典型。问题的核心源于体系内部一场缓慢但持续的化学反应:作为结合剂的磷酸或酸式磷酸铝,会与骨料及粉料中活性较高的 Al2O3 组分发生反应。
这场反应的产物是正磷酸铝水合物(AlPO4·xH2O),一种不溶于水的凝胶状物质。它的生成会消耗掉体系中的游离水,并形成网络结构,导致混合料逐步硬化、变干,最终完全丧失其宝贵的可塑性,即作业性能。这个过程一旦发生,材料便无法用于施工。如何有效抑制或延缓这一反应,便成为延长该类材料货架寿命的关键。
解决思路并非阻止结合剂与基质的最终反应——因为这毕竟是材料硬化获得强度的基础——而是在储存阶段暂时“屏蔽”反应的发生。保存剂,在这里更准确的角色是“隐蔽剂”(Masking Agent),其核心任务就是与体系中活跃的铝离子(Al3+)抢先结合。
通过螯合作用,保存剂分子能够与 Al3+ 离子形成稳定且可溶的络合物。这相当于给活性的 Al3+ 离子戴上了一副“镣铐”,使其暂时无法与磷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铝沉淀。如此一来,材料的过早硬化进程就被有效中止,作业性能得以在预期的储存期内保持稳定。准确评估材料在添加不同保存剂后的性能衰减曲线,是验证配方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进行不定形耐火材料作业性能测试、储存期评估,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那么,哪些化学物质能扮演好这个“隐蔽剂”的角色? 理论上,能够与 Al3+ 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都具备成为保存剂的潜力。在磷酸盐结合体系中,常见的候选物包括:
在众多的选项中,工业生产实践最终倾向于选择草酸。这背后的考量十分务实:草酸不仅能高效地络合 Al3+ 离子,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其成本相对低廉,对于控制大宗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它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最终,对保存剂的选择是在效果、成本与特定应用场景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的工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