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转炉挡渣出钢技术:原理、主流方法与应用评述

日期:2025-08-05 浏览:2

转炉挡渣出钢技术:原理、主流方法与应用评述

对于追求高品质钢材的钢铁企业而言,钢水纯净度是决定最终产品性能的生命线。在转炉炼钢流程中,一个长期困扰着生产一线工程师的技术症结,便是如何有效控制出钢过程中的下渣量。一旦操作不当,富含磷氧化物(P2O5)的高氧化性炉渣进入钢包,后续的一系列精炼操作将面临严峻挑战。

炉渣的混入会直接破坏钢液内部的化学平衡。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钢液氧化性降低,这将诱使炉渣中的磷和氧重新溶入钢水,造成“回磷”现象,不仅污染了钢水,还无谓地消耗了宝贵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过量的炉渣还会增加钢水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为后续的精-炼工序带来额外负担,延长处理时间,并加剧对钢包耐火材料的侵蚀。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挡渣出钢工艺,对于冶炼特殊钢与优质钢,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转炉下渣的来源与构成

转炉出钢时,密度较小的炉渣自然浮于钢水之上。然而,在倾动出钢的动态过程中,炉渣仍有多种途径进入钢包。通常,下渣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来源:

  1. 前期渣:当转炉倾动至约38°~50°时,炉口位置较低,部分炉渣会先于钢水流出,这部分约占总下渣量的30%。
    图1 前期下渣
  2. 过程渣:出钢期间,钢水高速流出时形成的“涡旋效应”是下渣的另一主因。如同浴缸放水时形成的漩涡一样,出钢口的漩涡会将液面的炉渣卷入钢流中,这部分同样约占30%。
  3. 后期渣:出钢末期,如果挡渣或摇炉操作不及时,钢液面急剧下降,大量炉渣会随钢水尾流涌出,此部分占比最高,可达40%。
    图2 后期下渣


图3 转炉出钢过程下渣量构成

挡渣出钢技术的核心目标,就是精准拦截这些炉渣,特别是针对过程渣和后期渣,确保实现渣与钢的有效分离。目前,工业界已开发出挡渣球、挡渣塞、滑板法等多种技术路径。

主流挡渣技术解析

1. 挡渣球

挡渣球是一种基于密度差异实现物理封堵的经典方法。它由铁芯和外部包裹的耐火材料构成,其整体密度被精确控制在4.3~4.4 g/cm³,介于钢水(密度更高)和炉渣(密度更低)之间。


图4 现场使用的挡渣球

工作原理与操作:当炉内钢水倾出约3/4至4/5时,操作人员通过专用工具将挡渣球投放到出钢口上方的钢液面。由于密度特性,它能稳定地悬浮在渣-钢界面。随着钢液面下降,出钢末期形成的漩涡会将挡渣球吸向出钢口,从而像一个瓶塞一样将其堵住,有效阻止后期渣的流出。

为了提升挡渣球在高温下的抗热震性能和挡渣效率,业界还开发了石灰质挡渣球。其制备工艺更为精细,在铁芯外层先包裹一层耐火纤维作为缓冲,外壳则采用白云石、石灰等为骨料,并以合成树脂或沥青作为黏结剂。


图5 转炉出钢时挡渣球工作示意图

2. 挡渣塞(镖)

挡渣塞可以看作是挡渣球的升级版,其外形经过优化设计,挡渣效率更高。它通常被制成上部为倒锥体、下部为塞棒的“镖”状结构。


图6 挡渣塞(镖)实物图(a)与结构示意图(b)

工作原理与结构优势:其锥形头部能够更好地契合出钢口漩涡的漏斗形态,实现更高效的封堵。一些改良设计还在锥体上增加导流的小圆槽,并将下部塞杆改为六角锥形,以增强抑制钢流漩涡的能力。操作时,通过专用机械臂(结构示意图中的金属吊杆1)将挡渣塞对准出钢口投放,其尾杆(2)插入出钢口。在钢流的强大抽力下,挡渣塞能够稳定地定位在出钢口,不会发生偏离,而其浮标部分(3)则起到主要的挡渣作用。

挡渣球与挡渣塞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成为了目前国内钢厂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挡渣方法。这两种挡渣耐材的理化指标对其性能至关重要。

表1 某企业生产的挡渣球和挡渣塞典型理化指标

名称 挡渣球 挡渣塞
塞头部分 塞杆部分
w(Al2O3+SiO2+Fe2O3)(不小于)/% 80 80 78
体积密度(不小于)/g·cm-3 4.0 3.5 2.6
耐压强度(不小于)/MPa 20 45 30

要确保挡渣器具在严苛的高温环境下可靠工作,其理化性能必须严格达标。体积密度直接决定其在渣-钢界面的悬浮状态,而耐压强度和化学成分则关系到其耐冲刷和抗侵蚀能力。因此,对这类耐火材料进行精确的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挡渣成功率的前提。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挡渣球及挡渣塞理化性能,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3. 转炉滑板法挡渣

滑板法挡渣代表了更为精密的自动化挡渣技术。其核心是在转炉出钢口部位安装一套类似于滑动水口的耐火元件,通过机械或液压系统驱动滑板开闭,从而像阀门一样控制钢流与渣流。

工作流程

  • 炼钢结束,准备出钢时,液压系统启动,滑板打开。
  • 转炉倾动至35°,发出指令关闭滑板,防止前期渣流出。
  • 转炉继续倾动至75°~80°,此时钢渣已充分分离并上浮,再次发出指令打开滑板,开始正式出钢。
  • 出钢结束时,下渣检测系统(如红外摄像)捕捉到炉渣流出的信号,立即向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关闭滑板。
  • 出钢完全结束后,转炉回正至垂直位置,滑板再次打开,为下一炉次做准备。

转炉滑板法的挡渣效果通常优于挡渣球和挡渣塞,控制更为精准。但其缺点也同样突出:设备系统复杂,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高昂,操作要求也更高。装置安装在出钢口附近,长期受高温和吹炼期炉口喷溅的影响,安装与拆卸维护均存在不便。如何在挡渣效率、运营成本与维护便利性之间做出权衡,是各大钢厂在选择挡渣技术时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