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胶接结构声振无损检测技术:从原理到仪器选型

日期:2025-08-04 浏览:2

胶接结构声振无损检测技术:从原理到仪器选型

声振检测技术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所使用的“敲击法”——通过聆听敲击声的差异来判断内部缺陷。本质上,声振检测就是这一传统手法的科学化与仪器化实现。如今,市面上各类便携式粘接检测仪,绝大多数都归属于这一技术范畴。

其核心工作原理相当直观:利用换能器在被检工件上激发特定振动,由于胶接区域的完整性、有无缺陷(如脱粘、气孔)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局部刚度和阻尼特性,其振动响应——包括谐振频率、相位、幅值等——也相应地呈现出差异。仪器要做的,就是通过另一换能器捕捉这些细微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判读的电信号,从而揭示胶层内部的质量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手持探头在工件表面移动。通常,移动轨迹本身不影响检测结果。但当使用声指示仪或涡流-声检测仪等特定设备时,探头在接近工件边缘时会遭遇“边缘效应”的干扰。为规避此问题,一个有效的操作技巧是让探头沿工件边缘进行扫查。

早期声振检测仪器的性能分野

声振检测技术发展早期,催生了多种基于不同细分原理的仪器。它们各有专长,也各有其应用边界。下表对几款代表性的国外仪器进行了梳理与比较。

表1 国外早期四种声振检测仪的比较

名称 简要说明 适用范围及优点 局限性
S-2型声指示仪 声波定距传输测量仪,工作频率25~50kHz,显示幅度和相位。 1. 适用于检测金属或非金属蜂窝结构的气孔和脱粘;亦可用于板-板粘接的脱粘检测。
2. 无需液体耦合剂。
灵敏度偏低,最小可检缺陷面积约5cm²,不推荐用于小于6.5cm²的气孔或面板厚度超过6mm的胶接件。
Mark-Ⅱ型谐波粘接检测仪 基于涡流-声原理,激励频率14~15kHz,工作频率28~30kHz。 1. 适合检测金属蜂窝结构的气孔、脱粘及夹心压垮;也适用于板-板结构的脱粘。
2. 无需耦合剂,甚至可非接触检测。
最小可检缺陷直径约13mm;灵敏度随面板厚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不推荐用于面板厚度超过2mm的胶接件。
福克粘接检测仪 采用扫频谐振原理,能够检测胶缝的内聚强度。 适用于检测蜂窝结构和板-板粘接结构的脱粘,并能评估胶缝的内聚强度。 评估内聚强度时,需预先制作仪器指示值与结构强度的相关曲线,过程繁琐;需要使用液体耦合剂。
声谐振仪 又称多层粘接检测仪,工作频率5~28kHz。 专注于检测非金属蜂窝结构的气孔和脱粘。 对于金属蜂窝结构的气孔和脱粘检测不灵敏;需要使用液体耦合剂。

国产声振仪器的发展与特色

在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国内也研制了多种声振检测仪器,它们在性能上对标国外同类产品,并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有效满足了不同结构的检测需求。这些仪器普遍具备重量轻、体积小、操作便捷、成本效益高等优点。

表2 国内几种代表性声振仪器的性能与特点

名称 简要说明 性能指标 局限性
SZY型声阻仪 检测蜂窝夹心结构,面板总厚度0.3~2.0mm,无需耦合剂。 可检最小缺陷:垫板上为φ5mm;垫板下为φ20mm;单层面板为φ10mm。 不适用于面板厚度小于0.3mm的结构;面板厚度大于2mm时灵敏度显著降低;可能在面板表面产生划痕。
JQI型粘接强度检测仪 1. 用于检测金属板-板粘接的内聚抗剪强度及蜂窝结构的内聚抗拉强度。
2. 需液体耦合剂。
可检板-板结构最大厚度7.5mm;蜂窝夹心结构上板最大厚度5mm;亦可用于脱粘或疏松检测。 检测强度时,要求粘附强度大于内聚强度,且需制作强度校准曲线,成本较高。
DJI型多层粘接检测仪 1. 用于多层粘接或厚面板蜂窝结构的脱粘检测,能区分缺陷所在层次。
2. 需液体耦合剂。
可检测多达九层(总厚度约20mm)的粘接结构;对蜂窝芯高小于20mm的结构,可检出远侧脱粘。 需根据被检结构和脱粘深度的不同,对仪器进行相应调整。
WLS型涡流-声检测仪 1. 检测胶层脱粘或疏松,能区分层次。
2. 无需耦合剂,可实现非接触检测。
检测三层粘接结构时,总厚度约3mm;对蜂窝芯高小于20mm的结构,可检出远侧脱粘。 1. 粘接面板必须为导电材料。
2. 不推荐用于面板总厚度超过2mm的蜂窝结构。

这些仪器性能各异,其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能否使用耦合剂、对材料导电性的要求、以及检测强度时复杂的标定流程,都是实际工作中必须权衡的因素。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能够基于对材料、结构和检测原理的深刻理解,提供最优化的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胶接结构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迈向多模集成与智能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声振检测仪器的一个显著趋势是通过单板机实现智能化和多模式综合检测。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美国STAVELEY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BondMaster多模粘接质量检测仪。该仪器将五种不同的检测模式集于一身:

  • 机械阻抗分析 (MIA):频率 2.5 ~ 10 kHz
  • 声谐振:频率 10 kHz ~ 1.5 MHz
  • 扫频发/收:频率 20 ~ 40 kHz
  • 脉冲发/收:频率 2.5 ~ 70 kHz
  • 射频发/收:频率 2.5 ~ 150 kHz

通过这五种模式的互补与优选,BondMaster的功能得到极大增强,几乎覆盖了前文所述各类传统仪器的全部功能,其检测对象遍及当时几乎所有的胶接件与复合材料结构件,成为便携式粘接结构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国内外在这一方向上持续深耕,涌现出更多成熟的智能化粘接检测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微处理器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自动建立缺陷识别标准、计算机辅助识别以及自动报警等。

表3 几种智能化粘接检测仪的特点比较

仪器项目 国产ZJJ-I型
粘接检测仪
美国Bondascope
2000、2100型
英国
MA-3000型
美国
ABE型
检测原理 声阻抗分析 声阻抗分析 声阻抗分析 涡流-声检测
可测结构 蒙皮加垫板厚度不超过2.5mm的蜂窝结构 可测多层金属板-板结构 蒙皮加垫板厚度不超过2.0mm的蜂窝结构 蒙皮加垫板厚度不超过2.0mm的蜂窝结构
发现缺陷能力 可发现1.0mm深处d8mm的缺陷,0.4mm深处d5mm的缺陷 可发现五层胶缝d20mm的缺陷 可发现1.0mm深处大于d10mm的缺陷 可发现1.0mm深处大于d13mm的缺陷
接触方式 干点接触 面接触,需耦合剂 干点接触 不需耦合剂,可非接触检测
记录方式 检测清单 可配备C显示记录 加插件后做超差记录
智能化程度 带单片机,能自动建立识别缺陷的标准 可实现计算机识别 C扫查系统可实现计算机识别 有相位补偿和超差自动报警装置
相位和幅度 数字显示,灯光报警 屏幕极坐标显示,灯光报警 屏幕显示,灯光报警 相位和幅度显示

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细节是探头的接触方式。声指示仪和声阻仪(机械阻抗分析仪)的探头多为点接触,而其他仪器的探头则为面接触。对于面接触探头,其检测脱粘或空穴的灵敏度通常与探头自身的尺寸相关,一般可检测的最小脱粘直径与探头的半径相当。

综上所述,声振检测技术已经从简单的手工敲击发展为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精密无损评估手段。在面对具体的检测任务时,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被测件的材料(金属/非金属)、结构(蜂窝/板-板/多层)、面板厚度、缺陷类型及尺寸,从而选择最匹配的检测原理和仪器设备,以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