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的生物质材料,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远超人们的直观想象。每一棵树,受其遗传基因、生长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共同塑造,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材性。理解木材的基本特性,不仅是传统木工技艺的基石,更是现代木材科学,尤其是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前提。要准确解读应力波、超声波等检测信号,我们必须首先深入了解信号所穿行的介质——木材本身。
尽管木材由无数形态各异的细胞构成,但从工程和识别的角度看,有三个切面最具价值,它们分别是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见图1)。
图1 木材的三个切面
这三个切面上的细胞组织形态、大小和排列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木材的三维结构特征,并直接导致了其物理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的巨大差异。
在横切面上,一圈圈围绕髓心分布的木质层被称为生长轮。在温带和寒带,树木一年形成一轮,故称年轮。年轮的宽度是判断材性的一个直观指标。通常,针叶材年轮越密(单位长度内年轮数多),强度越大;而对于栎木等环孔阔叶材,则恰恰相反,年轮越宽,强度越高。
每个年轮又可细分为两部分:
早、晚材之间的过渡,有的是渐进的(如红松),称为缓变;有的是急剧的(如落叶松),称为急变,这也是识别树种的特征之一。在针叶材中,晚材率(晚材宽度占年轮总宽度的百分比)是衡量木材强度的关键指标。同一树种,晚材率越高,意味着木材密度和强度也越大。
木材的各向异性(Anisotropy)是其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贯穿于其所有物理和力学性能中。它源于木材细胞组织在三个维度上的非均匀排列。
这种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性能上的巨大差异:
木材密度是评估其重量、工艺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干缩湿胀)的核心指标。由于木材是多孔材料,其体积和重量都随含水率变化,因此在提及密度时必须注明测试时的含水率状况。常用的密度有四种:
其中,基本密度因其测量值的稳定性,最适合用于不同材性间的科学比较。而气干密度则是我国生产应用中的基本依据,通常指木材在特定含水率(我国规定为15%,欧美为12%)下的密度。
木材是一种典型的吸湿性材料,其含水率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湿度而动态变化。含水率直接影响木材的强度、尺寸稳定性、耐久性和加工性能。含水率通常用绝对含水率来表示: u = (G - G₀) / G₀ × 100% 其中,G为湿木材重量,G₀为绝干木材重量。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物理性质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指的是木材细胞壁中的吸着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中没有自由水时的含水率状态。
一般木材在常温下的纤维饱和点在23%~33%之间,通常取30%作为平均值。温度升高,纤维饱和点会降低。
木材作为一种弹性材料,在受到冲击时能够产生和传播振动(声波)。木材的声振特性是其成为优良乐器材料(如钢琴音板、提琴)的基础,也是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物理依据。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弹性模量(E)和密度(ρ)密切相关。对于沿木材长度方向传播的纵波,其速度可表示为: c₁ = √(E/ρ)
而横波的传播速度则取决于剪切模量G和密度ρ: ct = √(G/ρ)
由于木材的各向异性,其传声速度在不同方向上也有显著差异。顺纹方向的传声速度近似于金属,而横纹方向则低得多。顺纹与横纹传声速度之比约为: c∥ / c⊥ = √(E∥ / E⊥)
下表展示了部分树种顺纹与横纹弹性模量及传声速度的对比。
表1 木材顺纹与横纹弹性模量和传声速度
树种 | 平均密度/(g/cm³) | 平均动弹性模量Ed/10²(MPa) | 平均传声速度c/(m/s) | Gd/GL |
---|---|---|---|---|
顺纹 | 横纹 | 顺纹 | ||
红松 | 0.404 | 100.9 | 2.7 | 4919 |
鱼鳞云杉 | 0.450 | 115.5 | 2.6 | 5298 |
槭木 | 0.637 | 126.6 | 12.3 | 4422 |
水曲柳 | 0.585 | 124.3 | 16.1 | 4638 |
椴木 | 0.414 | 122.1 | 6.1 | 5370 |
木材的电学性质是木材含水率电测仪和高频干燥等现代木材工业技术的基础。
利用这些规律,开发出了两种主要的电测含水率仪:
木材主要由三种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共同构成了细胞壁。
此外,木材还含有少量浸提物和无机成分。浸提物赋予了木材独特的颜色、气味和天然的耐腐、防虫性能。大多数木材因含有带酸性基团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有机酸,呈弱酸性(pH值通常在3-6之间),这对木材的胶合、涂饰和对金属的腐蚀性有重要影响。
润湿性表征液体(如胶黏剂、涂料)在木材表面的铺展和粘附能力,对胶合与涂装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在木材表面的接触角θ来评价。如图2所示,接触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
图2 润湿作用与接触角
当接触角θ = 0°时,为完全润湿;当θ > 90°时,则难以润湿。木材表面的润湿性受表面自由能、粗糙度以及抽提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砂磨、化学处理等方法可以对木材表面进行活化,以改善其润湿性。反之,在不当的干燥条件下,非极性抽提物迁移至表面或表面发生热解,会形成憎水层,导致热钝化,严重影响胶合质量。
木材的天然颜色主要由其浸提物决定。而在使用过程中,木材会因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发生变色。光照是引起变色最常见的因素,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木质素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导致木材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
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其性质的变异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在工程应用和质量控制中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
在树干中心,围绕树髓的一个圆柱体区域被称为幼年材。它是在树木幼年期、树冠尚活跃时形成的,其细胞形态和物理性质通常劣于外部的成熟材。幼年材普遍具有密度较低、纤维较短、纵向干缩率大等特点,这使其不适用于结构承载,且容易在干燥时发生翘曲。区分幼年材和成熟材对于木材的分等和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即使是同一树种,生长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林分密度下的树木,其材性也会有巨大差异。
这种固有的、多层次的变异性意味着,仅仅依靠书本上的标准材性数据,在进行精密设计或高要求的质量控制时是远远不够的。对每一批次、甚至关键构件的木材进行精确的材性表征,变得尤为关键。
准确评估木材的密度、含水率、力学性能及其内部缺陷,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