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钢材氢损伤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深度剖析

日期:2025-07-29 浏览:3

钢材氢损伤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深度剖析

在钢结构材料的完整性评估中,氢损伤是一种隐蔽且极具破坏性的失效模式。当氢原子与钢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便会在晶界处形成微小的甲烷气泡。这些气泡如同潜伏的病灶,随时间推移逐渐长大、汇合,最终形成晶间缝隙或微裂纹,从内部瓦解材料的强度。氢损伤的演化速率与程度受到温度、氢分压、应力水平、暴露时间以及钢材自身成分与微观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长期以来,超声波技术一直是检测氢损伤的主力军。然而,传统的方法,如回波衰减或回波谱分析,在现场应用中常遭遇瓶颈。其主要挑战在于,氢损伤的信号特征很容易被其他因素——例如材料的晶粒尺寸、夹杂物、表面覆层乃至工件的几何形状——所掩盖或干扰。尽管反向散射幅度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覆层和几何形状的影响,但它仍难以将氢损伤与夹`杂物等内在缺陷明确区分。同样,声速测量也因现场精确测厚困难而受限。

因此,业界亟需更精细化的检测手段。经过改进的反向散射谱分析与速度比评估技术,为精准识别和量化氢损伤提供了新的可能。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方法多么先进,氢损伤的无损检测最终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判读。

反向散射技术:解读信号的“形态”而非“幅值”

在存在氢损伤的材料中,超声波的反向散射行为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双重性:一方面,新生缝隙的存在会增强声波的散射,导致信号幅度上升;另一方面,这些裂隙也会加剧声波的衰减,从而削弱信号。

在一个壁厚损失已达20%的氢损伤钢样中,若使用10MHz的纵波换能器从其完好一侧进行探测,可以观察到一种特征性的反向散射幅度分布曲线(如图1)。信号幅度首先随深度增加而上升,达到一个峰值后转而下降。这一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声波在传播初期,遇到越来越多的微小缝隙,散射效应占主导,信号增强;当声波继续深入损伤区,衰减效应逐渐累积并占据上风,导致回波信号减弱。这个幅度开始上升的深度,可以被视为损伤的前沿阵地,为判断损伤扩展深度提供了关键依据。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