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腐蚀,一种潜藏于结构连接处的隐蔽“杀手”,是工业领域中一种典型的局部腐蚀形态。无论是在金属与金属的铆接或螺栓连接界面,还是在金属与非金属的接触缝隙,乃至金属表面沉积物与基体之间,都可能为这种腐蚀的发生提供温床。由于其位置隐蔽、早期难以察觉,缝隙腐蚀对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发并应用有效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对缝隙腐蚀进行早期预警和精准评估,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几种主流的缝隙腐蚀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具体实验案例,揭示其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
热成像技术通过探测由腐蚀缺陷引起的热流扰动,将不可见的次表面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温度场图像。
与传统的闪光灯热成像法不同,风扇热图法采用热空气枪或热风扇进行温和、缓慢的加热。这种方式使得热量能够更充分地渗透到材料内部,从而在更长的时间窗口内观察材料对热激励的响应。
在一项典型实验中,研究人员在2024-T3铝板背面通过激光烧蚀制造了不同尺寸和深度的三角形凹槽(边长1mm至5mm,深度0.5mm和1mm),并用环氧树脂/氧化铝混合物填充,以模拟腐蚀产物。随后,对铝板正面进行抛光并施加总厚度约120μm的环氧-聚氨酯复合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