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损检测领域,当观测目标与检查人员之间存在直接、无障碍的通道时,刚性内窥镜凭借其卓越的成像质量和结构稳定性,成为了首选的视觉检测工具。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刚性内窥镜已经发展出多种形态各异的类型。
标准的刚性内窥镜设计精密而高效。其核心构造如 图1 所示,通常包含一个坚固的不锈钢镜筒,内部集成了照明与成像两大系统。照明部分由光导纤维束构成,它将外部高强度冷光源的光线精确导入待测区域,确保观测视野清晰明亮。
成像系统则是一套复杂的光学接力系统,由前端的接物镜、镜筒内一系列精心排布的消色差转像透镜以及末端的接目镜组成。这套系统旨在提供高分辨率、低畸变的图像,其放大倍率通常在 3× 到 4× 之间,但在一些高倍率设计中可达到 50×。
图1 焦距可调刚性内窥镜典型结构示意图
为了适应多样化的检测需求,这类内窥镜在规格上提供了丰富的选项:
图2 某些刚性内窥镜设定的观测方向和视场角
随着工业制造向精密化、微型化发展,对检测工具的要求也愈发严苛。传统的刚性内窥镜在某些场景下会遇到挑战,这就催生了多种特化设计的出现。
当检测通道极为狭窄,例如在精密铸件的微小孔道或电子元器件内部,微型刚性内窥镜便派上了用场。其结构上的关键突破在于采用了自聚焦透镜(GRIN Lens)构成的光学系统,如 图3 所示。这种设计使得镜身可以做到极细,其插入管径可压缩至 0.9-2.7 mm。
图3 微型刚性内窥镜典型结构示意图
这类内窥镜的特点是:
对于需要进行精细失效分析或表面质量评估的场景,对放大倍率和分辨率的要求极高。高放大率刚性内窥镜应运而生。它通常将一个外径 10 mm 的高分辨力光学镜体与一个 17 mm 的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直接组合,通过在监视器上成像,可获得 10× 至 120× 的连续放大图像。其工作距离可达 42-54 mm,为操作提供了便利空间。这类设备专为严苛的工业环境设计,插入杆可在 -40~150°C 的温度下工作,耐受 0.7-1.5 atm 的压力,并能抵抗轻油、5% 盐水及飞机燃料的腐蚀。
获取高放大率下的清晰、无畸变的图像,对设备的光学性能和操作人员的经验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设备内部缺陷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面对超长管道或深腔的检测任务,可延伸刚性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连接标准的延伸管,可以构建出一支更长的内窥镜。其远端照明方式有两种选择:使用光导纤维束导光时,最大长度约 8 m,管径可以做得较小(可达 8 mm);而采用内置白炽灯泡照明时,最大长度可达惊人的 30 m。用户还可以利用各种可互换的观测头来改变观测角度。一个需要注意的技术点是,这类内窥镜的物镜焦点通常是不可调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刚性内窥镜,其所配套使用的外部光源,在技术规格和接口上通常与柔性内窥镜是兼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