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制造与高可靠性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中,检漏(Leak Detection)作为一种关键的无损检测(NDT)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性能与安全。一个微小的泄漏,可能在航空航天、真空设备或高压容器等应用中酿成灾难性后果。因此,执行检漏操作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便成为整个质量控制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人员资质的要求是明确且不容妥协的。国家军用标准 GJB9712A—2008《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对此做出了硬性规定。该标准明确指出,任何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无损检测人员,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检漏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 GJB9712A—2008 的规定。这意味着,无论其隶属于哪个行业或单位,相关人员都必须先参加系统的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最终“持证上岗”。这道门槛确保了在国家最核心的工业领域,检漏工作的执行者具备统一且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放眼全球,对检漏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已成为一种行业共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 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标准,已经将检漏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纳入其要求范畴。这反映出国际上对检漏技术专业性的普遍认可。
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 GB/T9445—1999《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在当时的版本中,尚未对检漏人员提出强制性的资格认证要求。这种标准的“滞后”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为民用工业领域留下了一个模糊地带。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在非军工领域,检漏操作就不需要专业认证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检漏工作远非简单的设备操作,它是一门涉及真空技术、流体物理、气体动力学和精密仪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操作人员需要准确判断泄漏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漏方法(如氦质谱法、压力衰减法等)、正确解读微弱的信号并排除环境干扰。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误判,都可能导致漏检或误报,其后果同样严重。因此,即便在国家标准尚未强制覆盖的领域,从技术复杂性和工作重要性的角度出发,所有从事产品检漏的技术人员,都应当主动寻求专业的培训和考核,以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负责,更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证明。
在实际的生产与科研环节,如何确保检漏操作的规范性与结果的可靠性,是一个持续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应对各种非理想工况。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无损检漏,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上一篇:标准漏率的定义与工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