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合材料及类似结构的性能评估中,我们面临一个核心挑战: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并非仅由单一、宏观的缺陷决定,而常常是大量分散的微观不连续(如微裂纹、疏松)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有效评定这种“整体效应”,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往往力不从心。为此,声-超声(Acousto-Ultrasonic, AU)波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声-超声技术,有时也被称为应力波因子法,其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胶接件,到木料、纸制品,乃至电缆、绳索,甚至在生物医学领域用于人体骨骼的评定。实践表明,该方法对复合材料叠层与胶接结构的粘接强度变化极为敏感,并且能够有效测定因周期性疲劳载荷引发的微观疏松与微裂纹。
声-超声检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综合了传统超声波材料表征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检测的优点,但又在评定理念上有所超越。
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声-超声的视野更为宏大。它不局限于定位和测量材料中的宏观不连续缺陷,而是更着重于评定那些分散的、微观的、共同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缺陷群的整体效应。
而与声发射检测相比,声-超声则显得更加主动和可控。它不依赖于材料在受载下产生缺陷并释放能量,因而不必过多关注声源的精确定位与表征。其核心任务是处理材料中已存在的分散不连续态、热机性能降解以及亚临界缺陷的整体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改变了声-超声波的传播特性,从而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建立起直接关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三者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参考下表:
表1 声-超声波与超声波、声发射检测的比较
比较项目 方法 |
检测能力的综合评价 | 技术特点 |
---|---|---|
超声波检测 | 能检测复合材料中气孔含量、疏松、分层、脱粘、夹杂等宏观不连续,以及胶接结构中的类似缺陷。 | 设备相对简单,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对与声束方向平行的不连续缺陷不敏感,且难以分析缺陷与材料破坏模式的关联,也无法解决分散缺陷的综合效应与强度评估问题。 |
声发射检测 | 能表征工件的动态特性,预测胶接结构破坏强度,监视复合材料损伤过程与破坏机制,鉴别蜂窝结构受潮等。 | 在压力容器检测领域技术成熟。随着模态声发射(Modal AE)技术的出现,其应用逐步扩展。主要局限在于检测时必须对工件加载,技术实现较为困难。 |
声-超声检测 | 能提供关于宏观不连续(分层、脱粘等)与微观不连续的综合信息,可指示胶接结构和复合材料的整体健康状况与极限强度。 | 已广泛用作结构严重不连续或损伤的指示器。结合模态声发射波形分析等新技术,其在预测机械强度和辨别材料均质性方面的现场应用也逐步增多。 |
声-超声方法的诞生,源于对声发射信号表征与源定位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多种信号激励方式来模拟和分析应力波与声发射信号,这直接催生了声-超声技术。其名称“Acousto-Ultrasonic”也正体现了它与声发射(Acoustics)及固体内部声学(Ultrasonics)的紧密联系。
这项技术的开发,最初有两个核心驱动力:
要准确评估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整体效应,需要深刻理解应力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机制,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精密的分析。这不仅考验设备,更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数据解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从广义上讲,声-超声检测属于声与振动检测技术的一类,与声(硬币)敲击、结构动态响应和阻尼测量等方法同源。其中,古老的硬币敲击法可以看作是声-超声的初级形态。只不过在声-超声技术中,"敲击"由精密的压电换能器完成,而"听取"声音则由另一个压电换能器及适配的电子仪器负责,实现了过程的量化和标准化。
从系统构成上看,一个基本的声发射系统构成了声-超声系统的一半——它只有“被动听取”,没有“主动询问”。而声-超声系统的基础,正是将一个用于主动激励的超声换能器和一个用于接收的声发射传感器组合起来(其系统基础构成如图1所示)。有趣的是,声发射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如铅笔芯折断、玻璃毛细管断裂或电火花,本身就是一种产生应力波的过程。从概念上讲,这已经构成了声-超声构形的第一步,即主动向材料注入一个模拟的应力波,然后分析其传播后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