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超声检测技术的物理学基础

日期:2025-07-25 浏览:12

超声检测技术的物理学基础

声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自身的力学特性。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旦遭遇裂纹、孔隙或夹杂物等不连续性缺陷,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衰减。这种声波能量的衰减,直接决定了其有效传播距离。在液体中,声波可以传播很远;但在粗晶粒的固体材料中,散射效应会急剧增强,传播距离可能骤缩至几厘米。仅仅通过简单的方法,我们难以精确判断声波的传播方向和声源距离,必须借助更精密的窄声束技术来克服这些难题。

在无损评估(NDE)领域,当超声源的尺寸远大于波长时,可以形成具有短波长的窄声束。无损检测(NDT)正是利用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约20 kHz)的高频超声波,其频率可高达数百MHz。

从历史脉络来看,工业化的超声材料检测方法始于二战末期。尽管当时人们早已知晓蝙蝠利用声波进行定位的现象,但真正为超声技术应用奠定基石的,是雅克·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兄弟在1880至1881年间发现的压电效应。随后,瑞利勋爵在1885至1910年间发展的固体声传播理论,以及早期电子器件的进步,共同推动了这一技术的成型。

声场的产生与接收依赖于一种特殊器件——超声换能器(或称超声探头)。其核心的声场发生元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具有压电特性的特种陶瓷。压电材料的奇特之处在于,当受到外部机械压力而变形时,其表面会产生电荷(正压电效应),如图1所示。反之,若将这种材料置于两电极之间并施加电势,它会发生形变(逆压电效应),如图2所示。正压电效应被用于信号的接收与测量,而逆压电效应则用于产生机械压力、形变和振动,即发射超声波。

压电效应示意图:施加压力,产生电荷
图1 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示意图:施加电压,产生形变
图2 逆压电效应

超声波的产生机制

目前,超声无损检测中使用的换能器绝大多数基于压电效应。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再利用正压电效应接收回波信号。尽管石英晶体是解释这一原理的经典案例,但如今已涌现出性能更优越的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是当前的主流选择,典型代表包括钛酸钡(BaTiO3)、锆钛酸铅(PZT固溶体,PbZrO3-PbTiO3)、偏铌酸铅(PbNb2O6)、铌酸钡钠(Ba2NaNb5O15)以及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通过调整制造工艺和材料配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声学特性,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这些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远高于石英。

超声信号的中心频率主要由压电陶瓷片的厚度决定。厚度 t 与中心频率 f₀ 之间的关系如下:

$$ f_{0} = /frac{c}{2t} /quad (1) $$

其中 c 是声波在压电陶瓷材料中的传播速度。知道了材料的声速 c,我们便可以通过精确控制陶瓷片的厚度 t 来定制所需的频率 f₀。常见压电陶瓷材料的平均声速见表1。

表1 用于超声换能器的压电陶瓷材料声速

材料 BaTiO3 PZT (P5) PbNb2O6 PVDF
声速 (m/s) 5200 4200 3300 1500–2600

虽然压电陶瓷是制造超声换能器的主要材料,但其他物理效应也能用于产生和接收超声波。例如,通过电磁场传递能量的技术,原则上无需与金属试件进行机械接触,声能的转换直接在工件表面发生。这类方法与需要通过耦合剂(如水)与工件直接接触的压电振子相比,工件表面本身成为了换能器的一部分。尽管这些替代方法产生的信号通常弱于压电效应,但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它们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其他产生超声波的可能性还包括机械冲击、摩擦效应、表面瞬时加热产生的热冲击效应、基于洛伦兹力的电动力效应以及磁致伸缩效应。目前,在无损检测领域,除电动力效应外,其他方法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小。

超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声束的垂直入射

在无限大的理想材料中研究声波行为只存在于理论中,现实世界里任何材料都有边界。当声波传播至界面时,其路径会受到扰动。如果界面另一侧是真空,声波无法透射,将发生全反射。

我们来考虑一个理想情况:一束平面纵波垂直入射到两种不同材料的界面上,如图3所示。出于对称性,此时只会产生反射纵波 Pr 和透射纵波 Pt。反射声波的能量由反射系数 R 表征,透射声波的能量则由透射系数 T 表征。在这种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下,RT 仅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声阻抗 W。声阻抗的定义为 W = ρc_L,其中 ρ 是材料密度,c_L 是纵波声速。计算公式如下:

$$ R = /frac{W_2 - W_1}{W_1 + W_2} /quad /text{且} /quad T = /frac{2W_2}{W_1 + W_2} /quad (2) $$

下标1和2分别代表界面两侧的介质(见图3)。从公式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相等(W₁ = W₂)时,反射系数R为0,声波将100%透射。

在实际的超声检测中,一个常见的界面是钢与水。钢的声阻抗 W₁ 约为 45×106 Ns/m3,水的声阻抗 W₂ 约为 1.55×106 Ns/m3。代入公式计算可得,反射系数 R ≈ -0.935,透射系数 T ≈ 0.065。这意味着在钢-水界面处,约93.5%的声能被反射回钢中(如图4)。反射系数的负号表示反射声波的相位与入射波相比反转了180°。

如果界面是钢与空气,由于空气的声阻抗极低,计算出的R值将接近-0.99998,即几乎100%的声能被反射。这恰好模拟了钢构件中存在裂纹(内部可视为空气间隙)的情况。因此,当声波垂直入射到裂纹表面时,能够以极高的概率被检测到。

声波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图3 声波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钢/水界面的声压反射值
图4 钢/水界面的声压反射值

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图5 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声束的倾斜入射

当声波以大于0°的角度入射时,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如图5所示,必须考虑波形转换的发生。一束入射纵波在界面处不仅会反射一束纵波,还会反射一束横波;同时,在第二种介质中也会透射出一束纵波和一束横波。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时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同样,当入射波为横波时,情况类似。对于图5中展示的每一种情况,我们都会得到两个反射系数和两个透射系数。

如果一束平面纵波以角度α入射到液体-固体界面(如图6),会产生一束反射波和两束透射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α,但透射角则不同。这些角度取决于两种材料中不同波形(纵波、横波)的声速,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计算:

$$ /frac{/sin/alpha_1}{/sin/alpha_2} = /frac{c_1}{c_2} /quad (3) $$

利用该公式,只要已知声速和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所有其他角度。有机玻璃(Plexiglas)与钢的界面在斜探头的设计中至关重要,我们以此为例。有机玻璃中的纵波声速约为2740 m/s,钢中的纵波声速约为5920 m/s,横波声速约为3255 m/s。

根据斯涅尔定律,在折射过程中存在两个临界角。当钢中的折射纵波角度为90°时,出现第一临界角,此时纵波在钢中沿表面传播,只有横波能有效进入材料内部。当钢中的折射横波角度达到90°时,出现第二临界角。若希望在实际应用中只利用横波进行检测,探头楔块的角度 β 设计应介于27.6°和57.3°之间。这些值是根据上述声速计算得出的。因此,用于产生横波的斜探头,其入射角通常在35°到80°之间。

在液体/固体界面的倾斜入射
图6 在液体/固体界面的倾斜入射

超声换能器(探头)

鉴于压电陶瓷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核心地位,以下将重点介绍此类换能器的构造。尽管针对不同应用领域进行了优化,其基本构造原理大同小异。图7展示了超声检测基础设备中两种典型的商用探头。

  • 直探头(Normal/Straight Beam Probe):如图7(a)所示,用于产生纵波。压电陶瓷片位于保护膜(耐磨层)之后,其背后的背衬材料(阻尼块)对脉冲波形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电气匹配,可以对超声脉冲进行整形和优化。如前所述,陶瓷片的厚度决定了脉冲的中心频率。这种探头的设计使声波垂直于被测物体表面入射。压电陶瓷的尺寸与中心频率共同决定了探头的重要声场参数,如近场区长度、扩散角和声束直径,这些都是实现可靠检测所必需的。

  • 斜探头(Angle Beam Probe):图7(b)展示了用于产生横波的斜探头原理。入射的纵波在楔块与工件的耦合面上发生折射,从而产生横波。通过将楔块角度设计在第一和第二临界角之间,普通的斜探头可以专门用于产生横波。对于有机玻璃/碳钢组合,市面上有入射角为45°、60°和70°的常规探头。

直探头(a)和斜探头(b)示意图
图7 直探头(a)和斜探头(b)

近年来,随着电子波束成形技术的发展,具有可变入射角的**相控阵探头(Phased Array Probes)**应运而生。其原理如图8所示,晶片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阵元(图中示例为8个)。每个阵元都连接到专用的相控阵设备的主控/接收单元。设备可以精确控制每个阵元发射脉冲的时间。当阵元之间的延迟时间 Δt 呈线性递增或递减时,合成声束的入射角就会发生偏转。如果 Δt 遵循预设的曲率(类似透镜),声场就可以在特定距离处聚焦。当然,偏转和聚焦也可以组合使用。借助相控阵探头,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纵波或横波,并通过改变延迟时间动态调整焦距。

相控阵探头原理图
图8 相控阵探头原理图

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与衰减

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钢等固体材料中,当声波波长与晶粒尺寸处于同一数量级时,与晶粒的相互作用(散射和反射)变得不可忽视。这种作用导致声能损失,即声波沿传播方向发生衰减。固体颗粒的摩擦运动也会引起声能的吸收,同样导致衰减。因此,总的超声强度衰减系数 μ 是散射系数 μs 和吸收系数 μa 的总和:

$$ μ = μ_s + μ_a /quad (4) $$

在检测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并补偿这种衰减效应。

脉冲回波法与穿透法原理

材料中的缺陷会引起超声波的散射和反射,通过检测这些反射或透射的声波,我们就能定位缺陷。图9展示了脉冲回波法和穿透法的基本原理。

脉冲回波法(a)和穿透法(b)示意图
图9 脉冲回波法(a)和穿透法(b)

  • 穿透法(Through-Transmission Technique):通常需要从工件的两侧进行操作。当缺陷太小,无法产生足够强的反射信号,或者背反射法无法提供充分信息时,可采用此法。

  • 脉冲回波法(Pulse-Echo Technique):仅需从工件的一侧接触即可,这是它相较于穿透法的一大优势。另一大优势在于能够进行飞行时间(Time-of-Flight)测量。通过测量脉冲从探头发射,传播到不连续面(缺陷),再返回探头所需的时间,可以精确估算缺陷的深度。在示波器上,如果将水平扫描轴根据被测材料的声速进行校准,那么回波信号在屏幕上的位置就直接对应了缺陷距耦合面的距离。因此,脉冲回波法是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要精确地进行缺陷定位和定量分析,对声场特性、衰减补偿以及信号的解读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材料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