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生物降解 (Biodegradation) 与生物劣化 (Biodeterioration)。前者指的是材料组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近乎完全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甲烷和生物质等自然代谢产物。而生物劣化,或称生物腐蚀 (Biocorrosion),其过程与后果则大不相同。在多数情况下,生物劣化仅仅表现为聚合物结构或塑料组分发生改变,而非材料的完全消失。
塑料的宏观机械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聚合物链的长度。因此,导致聚合物链断裂(即平均摩尔质量降低)的任何过程,都是其力学性能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这种影响在聚合物链发生无规断裂(内切降解,endo-degradation)时尤为剧烈,远甚于从链末端开始的降解(外切降解,exo-degradation)。为什么这么说?设想一下,一次内切降解就可能使一条长链的摩尔质量骤降至50%,从而引发材料机械性能的显著滑坡。
材料的脆化(即弹性的丧失)是另一种常见的劣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偷走”了材料中的增塑剂。例如,聚氯乙烯(PVC)中常含有大量的低分子量酯类增塑剂,早期研究就已报道了微生物移除增塑剂导致的生物腐蚀现象。类似地,在聚合物共混物或(嵌段)共聚物中,如果微生物选择性地降解了其中某个组分,也会产生相似的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未改性的)聚乙烯与淀粉的共混物。微生物可以轻易地代谢淀粉,导致整个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最终碎裂成片。
当微生物的攻击目标仅限于聚合物主链上的侧基时,通常会引起材料化学特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其物理性能。以醋酸纤维素为例,侧链上酯键的断裂,在适宜的pH值下会形成带电荷的化学基团,这会增加材料的亲水性,随之而来的是吸水率上升和材料溶胀。当足够多的酯基转化为羟基后,整个材料就可能变得易于遭受微生物的直接攻击。氧化现象也能引发类似效应,在聚合物内部或表面形成新的极性羰基和羧基。
此外,塑料的颜色变化也可能源于生物劣化。一方面,材料内部可能形成了新的生色化学基团;另一方面,微生物自身释放的色素也可能附着在材料表面,改变其外观。
严格来说,真正的生物降解涉及酶(生物催化剂)对塑料材料本身的直接作用,例如水解酶对聚酯中酯键的水解。然而,在生物劣化过程中,微生物更多时候是间接“作案”。在微生物诱导的塑料氧化降解中(自然界中木质素或乳胶的降解即是如此),氧化酶并不直接作用于聚合物,而是产生低分子量的活性氧物质,这些小分子可以扩散到聚合物材料内部并引发化学反应。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微环境(如生物膜内)的pH值,或通过代谢分泌乳酸、乙酸等有机酸,来间接诱导水解降解过程。
在真实环境中,塑料的腐蚀现象往往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复杂混合体。渗入聚合物内部的水分引发的化学水解、光照引发的光氧化以及高温引发的热氧化,在生物腐蚀和劣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用“环境腐蚀”这个词,或许比“生物腐蚀”更能准确地描述这一复杂过程。
化学/物理过程与酶的直接作用,其机理和对塑料的影响存在根本差异。水和氧气是小分子,原则上能够渗透到整个塑料材料的体相中;而酶的尺寸则大得多,无法扩散到聚合物内部,因此只能在材料表面起作用,导致一种典型的、从表层逐层向内进行的侵蚀过程。下图清晰地展示了化学作用(体相降解)和酶解作用(表面侵蚀)对聚酯类材料影响的差异。
图1 表面侵蚀 (a) 与体相降解 (b) 对塑料材料性能的影响示意图
对于酶解作用,只有表层的一小部分材料“感知”到正在发生的降解,这个过程从表面缓慢向内推进。因此,材料机械性能的下降与质量的损失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相比之下,由材料内部的水分引发的化学水解,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整个材料。这种作用会同时在所有聚合物链上引发断裂,导致材料的机械强度瞬间大幅下降,而材料的质量损失却要到降解后期,当聚合物链变得足够短以至于可溶于水时,才能被观察到。准确判别材料失效是源于表面侵蚀还是体相降解,对于失效分析和材料寿命预测至关重要。
与生物劣化和生物腐蚀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生物污损 (Biofouling)。生物膜的形成不仅限于高分子材料,在混凝土、石材(建筑)和金属的腐蚀中也扮演着核心角色。
这种生物膜是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复杂动态组合,其中不仅包含微生物自身,还包括它们分泌的大量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生物膜在材料表面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为栖息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最佳的生存条件(湿度、pH、营养物浓度),并保护它们免受外界攻击(如其他细菌、真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杀菌剂)。
在生物膜内部,降解聚合物的酶以及微生物产生的氧化剂等物质的浓度,可以远高于周围液体环境中的浓度,因为在液体环境中这些物质会迅速扩散开。同样,生物膜内的pH值也可能与外部环境的测量值大相径庭。因此,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存在,能够极大地加剧和加速生物劣化现象。
如前所述,生物劣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种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通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并且常常伴随着非生物因素(如光照、热氧化)的参与。因此,评估塑料生物劣化和生物腐蚀现象的相应标准程序也关联到不同主题。
一方面,这些标准不仅涵盖塑料,也涉及钢铁、混凝土、纺织品或涂料等多种材料。另一方面,测试中也会单独或组合地考察光、热、氧、湿气、化学品等非生物因素。这意味着,只有少数测试是严格针对“纯粹”的塑料生物腐蚀或生物劣化机理。这些仅关注生物效应的测试,通常会使用一系列明确定义的测试微生物。
然而,在更多情况下,研究人员会采用模拟或现场试验,这些试验结合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类标准通常与“老化 (Weathering)”这一概念相关联。准确评估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生物劣化性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测试方法,并对多因素耦合作用有深刻理解。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塑料生物劣化及老化性能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上一篇:温度计使用方法与测量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