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高分子薄膜气体传输性能的评估方法与策略

日期:2025-07-23 浏览:4

高分子薄膜气体传输性能的评估方法与策略

在聚合物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中,其对特定气体的传输性能——即渗透、溶解与扩散特性——是决定其最终用途的关键参数。无论是用于食品包装的高阻隔薄膜,还是用于气体分离的功能膜,精确评估这些性能都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对测试原理有深刻理解,还需要在众多方法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已经为多种气体传输性能的测量技术发布了详尽的指导原则。这些标准文件详细阐述了设备设计、操作流程及技术的具体应用,为业界提供了统一的参考基准。

标准方法与商业仪器概览

表1扼要列出了一些与高分子薄膜气体传输性能测量相关的核心ASTM国际标准。若要深入了解,查阅ASTM原始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表1:部分测量聚合物薄膜气体传输性能的ASTM国际标准

标准号a 测量指标 测试方法
D1434-82 气体渗透性 等压变容法、等容变压法
D3985-02 干燥O2渗透性 采用库仑计检测器的连续流动法
F1307-02 干燥O2渗透性 采用库仑计检测器的连续流动法
F1927-98 湿化O2渗透性 采用库仑计检测器的连续流动法
E96-00 水蒸气透过率 重量法(干燥剂法和水法)
F1249-01 水蒸气透过率 采用压力调制红外传感器的连续流动法
F372-99 水蒸气透过率 采用红外传感器的等容法
E398-03 水蒸气透过率 相对湿度测量法
F1770-97 水的渗透性、溶解度和扩散系数 采用浓度相关传感器和时间滞后法的连续流动法
F1769-97 蒸气渗透性、溶解度和扩散系数 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时间滞后法的连续流动法

a. 破折号后的数字表示原始采纳或最后修订的年份。

基于这些标准,市场上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成熟的商业测试仪器,表2列举了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设备。

表2:部分代表性商业化气体传输性能测试仪器

型号 测量指标 遵循标准/方法 公司
OX-TRAN® Model 2/21 O2 渗透性 ASTM D3985 美国MOCON公司
PERMATRAN-W® Model 3/33 水渗透性 ASTM F1249 美国MOCON公司
PERMATRAN-C® Model 4/41 CO2 渗透性 采用红外检测器的等容法 美国MOCON公司
ISOSORP 2000 气体或蒸气吸附 重量法 德国Rubotherm公司
L100-5000 气体渗透性 ASTM D1434 瑞士Lyssy AG公司
OPT-5000 O2 渗透性 瑞士Lyssy AG公司
L80-5000 水蒸气渗透性 瑞士Lyssy AG公司
Model 8500 O2 渗透性 采用传感器的连续流动法 美国Illinois Instruments公司
Model 7000 水蒸气渗透性 美国Illinois Instruments公司
No. 869 Frazier-type permeator 空气渗透性 日本东方精机株式会社

实验设计的核心考量:纯气测试 vs. 混合气体测试

在规划实验时,一个根本性的抉择摆在面前:采用纯气测试还是混合气体测试?渗透性(Permeability)和选择性(Selectivity)是衡量材料固有分离性能的核心指标,对工业应用意义重大。从操作层面看,纯气测试无疑更简单、易于执行。

然而,混合气体环境下的传输特性,有时会与纯气测试结果大相径庭,尤其当混合气体中存在能与聚合物发生强相互作用的组分时。一个经典的例子是CO2和CH4在醋酸纤维素膜中的渗透行为。CO2会对醋酸纤维素产生显著的增塑效应,导致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增加、链段更易活动,从而提升了CH4在混合气体环境下的渗透率。

实验数据显示,在35°C、10 atm压力下,纯CH4的渗透系数约为0.12 Barrer。但是,当供给气是分压分别为10 atm CH4和24 atm CO2的混合气时,CH4的渗透系数跃升至0.32 Barrer。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选择性的巨大差异:纯气测试得到的CO2/CH4选择性高达80,而在更接近实际工况的混合气体测试中,选择性骤降至20。这个案例清晰地表明,对于某些体系,脱离实际应用场景的纯气测试数据可能会严重高估材料的分离性能。

深入机理:渗透性、溶解度与扩散系数的解耦

要从根本上理解气体在聚合物中的传输机理,必须将宏观的渗透系数(P)分解为溶解度系数(S)和扩散系数(D)两个基本参数。对于一种新材料,通常需要通过独立的平衡吸附实验和稳态渗透实验来分别测定这些参数。

而瞬态传输或吸附研究(如时间滞后法或麦克贝恩弹簧天平法)虽然高效,但其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特定的扩散模型假设,这些假设对于全新材料体系而言,其适用性往往无法预先判断。因此,选择何种方法,需要审慎的权衡。

获取可靠、精确的测试数据,不仅依赖于正确的设备,更对实验方案设计、样品制备、数据解读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高分子薄膜气体阻隔性能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方法选择指南

A. 渗透(Permeation)测试

  1. 方法选择:测量纯气渗透最常用的装置是等容变压法等压变容法。后者特别适用于渗透气体流量较大的聚合物体系(通常大于0.3 cm3/min),在此流量下,可以使用皂膜流量计进行精确测量。对于更宽泛的通量范围,等容变压法则更具优势,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下游腔体体积即可。
  2. 时间滞后法(Time-lag Method):当扩散系数对渗透物浓度的依赖关系已知时,时间滞后法是最高效的选择。它可以在单次实验中同时获得渗透系数(P)和扩散系数(D)。一旦这两个参数确定,溶解度系数(S)便可通过公式 S = P / D 推算得出。

B. 吸附(Sorption)测试

  1. 设备选择:吸附测量的常用设备主要有两类:用于高压研究的压力衰减法装置和用于低压研究(尤其适用于可冷凝蒸气)的麦克贝恩(McBain)弹簧天平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压力衰减法要求已知目标气体的状态方程信息(如第二、三维里系数),而麦克贝恩弹簧法则无此要求。
  2. 扩散系数的获取:与渗透测试类似,从瞬态吸附研究中获取扩散系数,同样需要已知或假定扩散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在低压研究领域,麦克贝恩弹簧天平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3. 应对薄膜缺陷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制备完全无缺陷(如针孔)的聚合物薄膜用于渗透测试,有时会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瞬态吸附研究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动力学吸附研究获得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值,几乎不受样品中针孔类缺陷的影响。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反过来估算出材料的本征渗透系数,为材料性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一条可靠的替代路径。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