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通过光散射技术解析颗粒形貌

日期:2025-07-23 浏览:75

通过光散射技术解析颗粒形貌

在材料科学领域,许多习以为常的宏观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微观结构信息。例如,乳胶和固体聚合物呈现出的浑浊或乳白色外观,其根本原因并非材料本身不透明,而是其内部存在着由两相共存构成的非均相结构。在乳胶体系中,是胶体颗粒与液体的共存;在固体聚合物中,则是结晶区与非晶区的并存。

这种视觉特征源于光在材料内部经历的散射过程。当光束穿过这些非均相介质时,会因为折射率的突变而在宽波长范围内发生大角度散射,从而使材料看起来浑浊。这种现象被称为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它与我们熟知的、具有显著波长依赖性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有所不同,后者主要发生在尺寸远小于光波长的粒子上。

然而,当颗粒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进入到小于光波长的范畴时,一种更为精妙的光学效应——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开始显现。这种共振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测颗粒细微形态变化的独特窗口。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频率,或者说共振波长,并不仅仅由颗粒材料自身的介电函数决定,它对颗粒的几何形状表现出极高的敏感度。设想一个理想的球形颗粒,其具有特定的共振频率。如果这个颗粒在某一方向上被拉长,变为椭球体,其内部的电荷振荡模式会随之改变。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共振峰向更长的波长移动,即发生“红移”。

这一物理关联构成了利用光散射分析颗粒形貌的核心原理。通过精确测量散射光谱中的共振波长,我们就可以反推出颗粒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标准球形。这为评估纳米颗粒、胶体体系或高分子材料中微区结构的各向异性提供了一种非接触、高灵敏度的表征手段。

当然,要准确捕获这种因形貌改变而引起的微弱光谱位移,对分析技术和实验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从复杂的散射信号中精确提取共振波长,并将其与颗粒的实际形变建立可靠的定量关系,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颗粒形貌与尺寸分析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颗粒形貌与尺寸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