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的微观世界中,存在一些尺寸极度微小的析出相,它们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Guinier-Preston (GP) 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析出物的厚度往往只有一个原子层,横向尺寸也仅为数个原子的间距。如今,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我们已经能够直接观察到GP区的存在,但在历史上,它最初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中一种独特的“漫散射”信号而被发现的。
那么,我们如何从这些看似弥散的散射信号中,精确地解读出纳米尺度颗粒的尺寸信息呢?这就要追溯到著名的吉尼尔近似(Guinier’s approximation)。
吉尼尔近似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雅的物理模型。它将散射体(例如一个微小颗粒)理想化为一个电子密度呈高斯分布的球体。其密度分布函数可以表示为:
ρ® = ρ₀exp(-r²/a²)
在这个模型中,r
代表到颗粒中心的距离,ρ₀
是颗粒中心的最大密度,而 a
则是一个与颗粒尺寸相关的特征参数。这个公式描绘了一个从中心到边缘密度逐渐减弱的模糊球体,这在很多情况下比一个轮廓分明的刚性球体模型更接近物理真实。
当X射线或中子束穿过含有这种颗粒的材料时,其产生的衍射强度 I(K)
,也就是上述密度分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将呈现以下形式:
I(K) = ρ₀²a²π exp(-a²K²/2)
这里的 K
是散射矢量的大小,它与散射角成正比。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当 |K|
值很小,即散射角非常小时,衍射强度 I(K)
才具有可观的数值。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微小相的信号集中在主光束周围的极小角度范围内,形成了所谓的“小角散射”。
为了将这个理论模型与实验测量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引入一个更具普适性的物理量——回旋半径 R<sub>g</sub>
。回旋半径被定义为一个颗粒内所有子体积元到其质心的质量加权距离的方均根,它能更真实地反映不规则形状颗粒的等效尺寸。基于回旋半径,上述的散射强度关系可以被简化为一个更为实用的形式:
I(K) ∝ exp(-Rg²K²/3)
这个关系式是连接实验数据和颗粒尺寸的桥梁。通过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 log I(K)
与 K²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如果我们以 log I(K)
为纵坐标,K²
为横坐标绘制实验数据,就能得到一条被称为“吉尼尔图”(Guinier plot)的曲线。在小 K
值区域,这条曲线应呈现为一条直线。
这便是吉尼尔作图法的精髓所在——通过对这条直线的斜率进行计算,我们便可以直接求解出回旋半径 R<sub>g</sub>
,从而实现对微观析出相或纳米颗粒平均尺寸的实验评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获得高质量、低噪声的小角散射数据,并进行精确的线性拟合,对样品制备、设备参数配置和数据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纳米颗粒尺寸表征,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