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冶炼的链条中,模铸钢包作为连接炼钢炉与铸造车间的关键容器,承受着极端高温与剧烈热冲击的考验。耐火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钢包的寿命、钢水质量以及生产成本。然而,传统黏土砖和高铝砖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铝镁质浇注料与铝镁炭砖成为主流。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一变革?面对电炉与转炉钢包的不同工况,耐火材料如何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本文将从技术演进、材料特性与应用实践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模铸钢包耐火材料的发展路径。
回溯至上世纪,黏土砖和高铝砖曾是模铸钢包衬里的主力军。黏土砖凭借成本低廉,耐火度可达1750°C以上,广泛应用于钢包永久层。然而,随着高品质钢种(如高强钢、洁净钢)的需求增长,黏土砖的短板暴露无遗:其抗热震性能较差,在频繁的温度波动下易产生裂纹,使用寿命从10~20次骤降至不足10次。高铝砖虽在耐压强度(≥34.3 MPa)和荷重软化温度(≥1400°C)上略胜一筹,但寿命也仅维持在20次左右。
为何传统材料如此不堪重负?根本原因在于冶炼工艺的升级。现代钢厂对钢水纯净度和温度控制要求更高,钢包内衬需承受更剧烈的热震和化学侵蚀。黏土砖和高铝砖的微观结构难以适应这种高强度工况,裂纹与剥落成为常态。更重要的是,砖砌结构存在大量砖缝,增加了钢水渗漏风险,直接威胁生产安全。
传统材料的困境揭示了一个事实:耐火材料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工艺升级的直接推动者。
电炉炼钢以其灵活性在中小钢厂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其低产量和慢节奏导致钢包周转速度缓慢,内衬温度波动剧烈。如何在频繁启停中保持内衬的完整性?铝镁炭砖给出了答案。
铝镁炭砖以其优异的抗热震性能成为电炉钢包工作层的首选。含55%~65%的Al2O3和12%以上的MgO,使其荷重软化温度高达1600~1680°C,显气孔率低至6%~10%。更关键的是,5%~10%的碳含量赋予了材料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即便在温度骤变下也能有效抑制裂纹扩展。实际应用中,优质铝镁炭砖的寿命可达60次以上,即使低档次产品也能稳定在40次。
然而,高热导率是铝镁炭砖的“双刃剑”。钢水在运输过程中温降明显,影响铸造质量。为此,钢包永久层需搭配低热导率的保温材料,如硅酸钙板(热导率仅0.055 W·m-1·K-1)或叶蜡石砖。同时,加盖保温成为标配,以最大程度减少热量散失。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钢厂尝试使用铝镁不烧砖以降低热导率,但这往往以牺牲寿命为代价。如何在抗热震与保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一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电炉钢包的耐火材料选择,实质上是对热震稳定性和热效率的双重博弈。
图1:模铸电炉钢包结构
相比电炉,转炉炼钢节奏更快,钢包周转频繁,内衬温度波动较小。这种工况下,整体浇注的铝镁质浇注料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什么整体浇注能在转炉钢包中迅速普及?答案在于其结构完整性和工艺适配性。
整体浇注料以特级矾土熟料、优质镁砂和矾土尖晶石为主要原料,Al2O3含量≥60%,MgO含量≥12%。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水玻璃结合的低档浇注料(寿命仅40~60次),现代浇注料采用硅灰等微粉结合剂,体积密度≥2.60 g·cm-3,常温耐压强度在1500°C下可达40 MPa以上。得益于无砖缝的整体结构,其抗裂纹和抗剥落性能显著提升,寿命普遍超过60次,部分优质产品甚至突破100次。
更重要的是,铝镁质浇注料的原料选择充分契合中国资源禀赋。矾土镁质浇注料以高性价比显著降低了吨钢耐火材料成本,成为中小钢厂降本增效的“杀手锏”。此外,转炉钢厂通常煤气资源充足,烘包条件优越,进一步推动了整体浇注技术的普及。
整体浇注技术的崛起,不仅是材料性能的升级,更是对中国钢铁工业成本结构的深刻优化。
图2:转炉模铸钢包结构
耐火材料的应用不仅依赖于材料本身的性能,还与使用技术密切相关。近年来,两项技术为钢包耐火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套浇技术通过对使用一定次数的钢包内衬进行清理、补浇和烘烤,恢复其初始性能。这种方法在国内小型钢包中已广泛应用,显著延长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周期。以一个典型的60次寿命浇注料为例,通过多次套浇,实际使用次数可翻倍,同时减少了废弃耐火材料的产生。这种绿色实践不仅降低了吨钢成本,还缓解了环境压力。
如果您在钢包内衬的循环利用中遇到性能评估或工艺优化的难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湿式喷射技术在日本和美国已较为成熟,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技术通过将自流性浇注料与促凝剂混合,喷射至钢包内壁进行修补,无需模具,施工灵活。相比传统修补方式,湿式喷射可大幅缩短停炉时间,提高钢包周转效率。然而,其对喷射料的流动性和粘附性要求极高,材料配方的精准设计成为关键。
精准的材料配方与施工工艺,是湿式喷射技术落地的核心。专业的检测服务能为您提供可靠的性能验证。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性能,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展望未来,模铸钢包耐火材料的发展将聚焦于智能化和绿色化。智能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的引入,有望实现内衬损耗的实时监测,优化套浇和修补时机。而绿色化则体现在低碳原料的研发与循环利用技术的深化。无论是电炉钢包的抗热震优化,还是转炉钢包的成本控制,耐火材料都将在性能、效率与环保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耐火材料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钢铁工业极限的重新定义。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性能与失效分析,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