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效率和环保性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和资源利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垃圾成分下,实现稳定燃烧、降低有害排放,同时延长设备寿命?这一问题困扰着无数工程师和环保从业者。本文将深入剖析间歇式与炉排式焚烧炉的结构与性能差异,聚焦炉排设计和燃烧优化的关键技术,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检测与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焚烧效率。
间歇式焚烧炉以其结构简洁、建设成本低而曾在小型垃圾处理场景中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如图23-34所示:垃圾分批投入炉内,每次焚烧完成后清灰,再进行下一批次处理。小型炉日处理量通常低于25吨,而大型炉则配备了垃圾投料和排灰装置,操作稍显复杂。
这种炉型看似经济实用,但其局限性不容忽视。由于空气与垃圾无法充分混合,燃烧过程常出现波动,导致热效率低下,残渣量偏高。更重要的是,废气温度和排放的不稳定性使得有害气体(如二恶英、NOx)难以有效控制。这直接推动了行业向连续式焚烧炉的转型。
那么,间歇式焚烧炉的低效率根源何在?关键在于其燃烧过程的非连续性,以及对复杂垃圾成分的适应性不足。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改善燃烧稳定性?
相比之下,炉排式焚烧炉(也称机械炉排炉)以连续化、自动化操作为核心优势,逐渐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流选择,约占全球焚烧炉市场的70%。其结构如图23-35所示,采用多段式炉排设计,将垃圾从料斗送入炉内,依次经过干燥、预热、燃烧和燃尽阶段,最终通过灰口排出残渣。
炉排式焚烧炉的日处理量范围广泛,小型炉为80~200吨,大型炉可达300~600吨。其核心优势在于:
然而,高效率背后也伴随着挑战。炉排式焚烧炉的炉膛温度通常在800~1000°C,垃圾表层温度可达800°C,这对炉排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如何确保炉排在高温、高腐蚀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答案在于炉排的设计与材料优化。
炉排是炉排式焚烧炉的“心脏”,其设计直接决定了燃烧的稳定性和效率。炉排形式多样,包括固定炉排、链条炉排、滚动炉排,以及倾斜顺推或逆推往复炉排等。其中,阶梯往复式炉排(如图23-36所示)因其优异的垃圾翻动效果而广受青睐。
炉排设计需根据垃圾的水分含量和热值差异进行调整。水平布置或15°~26°倾斜布置的炉排,分段完成预热、燃烧和燃尽任务。垃圾在炉排上翻动时,不仅受到上方辐射和烟气对流的加热,底部也因空气渗透而加速燃烧。合理的炉拱设计和配风系统进一步确保了烟气流均匀分布,促进新入垃圾的预热和燃尽。
但实际操作中,炉排面临多重挑战: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炉排材料的性能检测与失效分析成为关键一环。例如,通过对炉排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精确检测,可以评估其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进而优化选材和设计。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耐火材料性能,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为应对有害气体排放的难题,部分先进炉型引入了创新设计。例如,日本某技术公司开发的双回流炉排式焚烧炉(如图23-37所示),通过在燃烧室顶部设置中间炉顶,将废气分为两股气流:副烟道的还原性气体与主烟道的燃烧气体在混合室中撞击混合后二次燃烧。这种设计有效降低了NOx和二恶英的生成,同时提升了未燃气的燃烧效率。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精确控制气流和燃烧条件。然而,实际运行中,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和燃烧温度的稳定性仍需通过实时监测来保障。如果您在优化焚烧炉气流设计或材料性能时遇到难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探讨解决方案。
从间歇式到炉排式焚烧炉,垃圾焚烧技术的演进反映了效率与环保的双重追求。未来,炉排材料的高温耐腐蚀性能、燃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有害气体的精准监测将成为行业突破的方向。特别是对于复杂垃圾成分的处理,炉排和炉壁材料的失效分析将是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稳定性的关键。
通过对炉排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及腐蚀行为的系统检测,工程师可以更精准地优化设计方案,延长设备寿命。这正是专业检测服务的价值所在——从材料到工艺,为焚烧炉的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焚烧炉材料性能,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垃圾焚烧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论是炉排设计的微调,还是材料性能的优化,科学检测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