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耐火材料领域,性能的提升往往源于对原料和工艺的深度挖掘。当传统的烧结镁砂在纯度与致密性上触及天花板时,一种以电熔镁砂为基石的高性能材料——再结合镁砖,为应对极端冶金环境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它有时也被直接称为电熔镁砖,这个别名恰恰点明了其核心工艺的与众不同。
与烧结镁砂相比,电熔镁砂在物理特性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更高的MgO含量、更大的体积密度、更低的气孔率以及更粗大的晶粒尺寸。这一系列优势的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生产方式。采用特级菱镁石、轻烧MgO或高纯镁砂,在电弧炉中经历熔融与再结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物理提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便使用相同纯度等级的菱镁石原料(例如MgO含量大于97%),烧结工艺的产物纯度很难突破98%,而电熔工艺却能稳定生产出MgO含量高达98.5%甚至99%的产品。这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答案在于熔融结晶过程中的“区域精炼”效应。当镁砂熔融体冷却时,高熔点的方镁石(MgO)会率先析出结晶,而熔点较低的硅酸盐等杂质相则被排挤到晶体周边,以液相形式富集。这种自发的分离,巧妙地实现了方镁石主晶相的提纯。
国产电熔镁砂的典型性能
镁砂牌号 | 颗粒体积密度 / (g·cm⁻³) | w(MgO) / % | w(Al₂O₃) / % | w(Fe₂O₃) / % | w(CaO) / % | w(SiO₂) / % |
---|---|---|---|---|---|---|
DM 96 | 3.40 | 96.5 | 0.12 | 0.7 | 1.1 | 1.1 |
DM 97 | 3.48 | 97.2 | 0.16 | 0.66 | 0.8 | 1.05 |
DM 98 | 3.50 | 98.18 | 0.11 | 0.43 | 0.63 | 0.49 |
DM98.5 | 3.53 | 98.65 | 0.1 | 0.3 | 0.55 | 0.3 |
DM 99 | 3.56 | 99.02 | 0.05 | 0.17 | 0.38 | 0.23 |
以如此高品质的电熔镁砂为骨料,再结合镁砖的制造工艺同样严苛:高压成型配合高达1800°C的超高温烧成。这一过程旨在最大化颗粒间的直接接触,形成致密的方镁石-方镁石直接结合网络,这也是其优异高温性能的微观结构基础。
随着原料MgO纯度的提升,其显微结构也发生着质的变化。当使用MgO含量97%的电熔料时,方镁石晶间仍可见到厚度约1-10 μm的薄膜状硅酸盐相;当纯度提升至98%,晶间的硅酸盐相大幅减少,胶结膜厚度降至1-2 μm;而当原料纯度达到99%时,晶间几乎观察不到硅酸盐相的存在,方镁石晶体实现了高度的直接结合。
为了进一步增强其在特定工况下的耐侵蚀能力,特别是对抗冶金炉渣的渗透,烧成后的再结合镁砖还可以进行真空浸渍沥青处理。这一工序要求沥青具有较高的软化温度(以保证高残碳率)和较低的喹啉不溶物(避免堵塞砖体气孔)。工艺流程通常是将砖体预热至200°C左右,置于密封缸内抽真空,随即注入热的脱水液态沥青,并施加压力,确保浸渍剂能够深入制品内部。
再结合镁砖的典型性能
性能 / 牌号 | w(MgO)/% | w(CaO)/% | w(SiO₂)/% | w(Al₂O₃)/% | w(Fe₂O₃)/% | 显气孔率/% | 体积密度/(g·cm⁻³) | 耐压强度/MPa | 荷重软化温度/°C |
---|---|---|---|---|---|---|---|---|---|
QDMZ96 | 96.3 | 1.3 | 1.2 | 0.3 | 0.8 | 15 | 3.0 | 90 | >1700 |
QDMZ97 | 97.1 | 0.97 | 0.97 | 0.32 | 0.89 | 14 | 3.1 | 90 | >1700 |
QDMZ98 | 97.7 | 0.63 | 0.58 | 0.22 | 0.59 | 14 | 3.1 | 90 | >1700 |
QDMZ97(油浸)¹ | 93.03 | 1.05 | 0.73 | 0.26 | 0.68 | 1 | 3.23 | 120 | >1700 |
QDMZ97.5(油浸)² | 93.11 | 0.82 | 0.8 | 0.34 | 0.56 | 1 | 3.25 | 120 | >1700 |
注1:灼减=4.26%;注2:灼减=4.33% |
数据清晰地展示了再结合镁砖的卓越性能:极高的致密度、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超出普通镁砖的耐水化性。尤其是经过沥青浸渍后,显气孔率骤降至1%,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也得到显著增强。这种从原料纯度到微观结构的精细控制,最终体现在宏观性能的显著提升上。然而,要精确评估这些性能——无论是荷重软化温度的细微变化,还是浸渍后显气孔率的真实水平——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检测分析。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当然,没有完美的材料。再结合镁砖的突出优点也伴随着一个显著的短板:较差的抗热震性。这决定了其应用场景必须是那些对耐侵蚀、耐磨损要求极为苛刻,而温度波动相对缓和的部位。例如,炼钢炉的出钢口、有色冶金炉的渣线区、混铁炉出铁口,以及玻璃窑蓄热室格子体上部和燃烧室上部等关键区域。
极致的性能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为了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市场催生了“半再结合镁砖”这一折中方案。它通过在烧结镁砂中掺入一部分电熔镁砂来制备,其最终性能和价格则介于高纯镁砖和全再结合镁砖之间,为不同工况需求提供了更具经济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