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耐火材料或陶瓷制品的生产链中,烧成环节往往被视为决定最终成品率的核心。然而,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实是,大量的烧成废品,其根源并非出在窑炉本身,而是潜藏于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前置工序——干燥。
干燥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安全、高效地排除坯体因成型而引入的物理水分。这一过程直接关系到两个关键指标:一是提升砖坯的机械强度,使其足以承受后续码垛和装窑过程中的搬运与堆叠应力;二是为高温烧成扫清障碍,从根本上降低废品率。如果坯体内残余水分过多,在烧成急剧升温阶段,水分会迅速汽化,巨大的蒸汽压无法及时排出,极易导致坯体开裂甚至炸裂。
行业内,隧道式干燥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流选择。其巧妙之处在于能源的循环利用——干燥所需的热量,通常直接从隧道窑的冷却带抽取,这不仅降低了能耗,也实现了窑炉系统内的热工平衡。
要驾驭好这一过程,对工艺参数的理解和控制必须达到微米级的精准。一个经过长期生产验证的典型工艺窗口如下:
最终的质量控制点,是干燥后砖坯的残余含水率。这个数值必须被严格控制在0.8%以下。低于这个阈值,意味着坯体内的物理水已被充分排除,后续的烧成过程将拥有极高的安全冗余。如何精确验证不同批次、不同配方的产品是否稳定达到了这一关键指标,往往是实验室与生产现场质量控制的难点。
优化干燥曲线,确保每一个产品都能在出窑前达到理想的含水率,这背后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持和严谨的工艺验证。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