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BN)是一种奇特的材料。它既能以类似石墨的六方结构(h-BN)存在,柔软、润滑、绝缘;也能在极端条件下转变为类似金刚石的立方结构(c-B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这种结构上的多变性,赋予了氮化硼制品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从高温结构件到超硬刀具的广阔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热压烧结是制备高性能氮化硼制品的核心工艺。其流程通常始于氮化硼粉末与特定添加剂的混合,经过预压成型、装模,最终在高温高压下烧结致密,再进行精密加工得到成品。这种工艺制备的氮化硼制品,以其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抗热震性和化学惰性,在冶金等严苛环境中表现出色。
以炼钢水平连铸工艺中关键的“分离环”为例,其性能直接影响铸坯质量和生产顺行。以下是两种典型热压氮化硼分离环的核心性能数据对比。
90mm 分离环性能对比
性能 | FB-3 型 | FB-4 型 |
---|---|---|
体积密度 (g/cm³) | 1.88 | 1.83 |
显气孔率 (%) | 5.59 | 9.37 |
耐压强度 (MPa) | 210.0 | 189.9 |
抗弯强度 (MPa) | 116.0 | 78.5 |
弹性模量 (MPa) | 568.1 | 282.6 |
硬度 (MPa) | 228.4 | 656.5 |
热导率 (W/(m·K)) | 17.8 | 13.8 |
150mm 方形分离环性能对比
性能 | FB-3 型 | G 型 | 西德产品 |
---|---|---|---|
体积密度 (g/cm³) | 2.0 | 2.1 | 2.2 |
显气孔率 (%) | 7.49 | 6.83 | < 1 |
耐压强度 (MPa) | 225 | 197 | - |
抗弯强度 (MPa) | 116.0 | - | 148 ~ 165 |
弹性模量 (GPa) | 568.1 | 542.0 | 500 ~ 680 |
硬度 (MPa) | 228.4 | 196 | 290 ~ 295 |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体积密度、气孔率与力学性能(如强度和模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较低的气孔率通常对应着更高的密度和力学强度,这对于要求高可靠性的结构件至关重要。同时,热导率也是评估其在高温下散热能力的关键指标。
纯净的氮化硼是优良的电绝缘体,但在某些应用中,我们恰恰需要它在保持耐高温、抗腐蚀特性的同时具备导电性。这催生了氮化硼基复合材料的研发。
通过将氮化硼与硼化锆(ZrB₂)或硼化钛(TiB₂)等导电陶瓷相复合,可以制备出性能独特的复合材料。例如,BN-ZrB₂复合材料展现出与石墨相似的导电性,但其强度远超石墨数倍,并且继承了氮化硼优异的耐金属熔体腐蚀和抗热震性。这种材料可在高达2000°C的温度下工作,是制造金属熔化坩埚或熔融蒸发舟的理想选择。
这类导电复合制品的典型性能参数范围:
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氮化硼陶瓷可以分为高导热型和高纯型两大类。这两种类型在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热性能及电性能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体现了材料设计中常见的性能权衡。
氮化硼陶瓷性能对比 (高导热型 vs. 高纯型)
性能类别 | 参数 | BN-2 (高导热型) | BN-4 (高纯型) |
---|---|---|---|
化学成分 (%) | BN / B₂O₃ / CaO / Na / Fe | 95 / 3.5 / 1.5 / 0.05 / 0.05 | >99 / <0.5 / - / <0.001 / <0.001 |
物理性能 | 密度 (g/cm³) | 1.95 ~ 2.15 | 1.9 ~ 2.0 |
抗压强度 (MPa) | 98.7 | 59.7 | |
抗折强度 (MPa) | 61.7 | 37.7 | |
热性能 | 线膨胀系数 (×10⁻⁶/°C) | -0.79 (⊥), -0.36 (⊥) | 0.51 (//), 1.72 (//) |
热导率 (W/(m·K)) | 41.8 | 25.1 | |
最高工作温度 (°C) (氧化/惰性气氛) | 1200 / 2800 | 900 / 2800 | |
1000°C氧化增重 (%) | 1.0 | 1.7 | |
电性能 | 介电常数 (10¹⁰ Hz) | 4.2 | 4.0 |
介电损耗 tanδ (10¹⁰ Hz) | 5.3 × 10⁻⁴ | 4.0 × 10⁻⁴ | |
击穿电压 (kV/mm) | 28 | 22 | |
电阻率 (Ω·cm) @ 25°C | 10¹³ | 10¹⁴ | |
电阻率 (Ω·cm) @ 500°C | 8 × 10¹⁰ | 1.3 × 10¹² |
高导热型(BN-2)通过引入特定添加剂(如氧化钙),获得了极高的热导率(41.8 W/(m·K)),这使其在半导体封装散热底板、行波管散热管等高效热管理应用中备受青睐。然而,这些添加剂牺牲了材料的纯度和部分力学性能。
相比之下,高纯型(BN-4)的BN含量超过99%,杂质极低,这保证了其在半导体单晶生长(如砷化镓、磷化镓)的容器中不会污染高纯原料。但其热导率和力学强度相对较低。如何精确表征材料的微量杂质、热导率、电性能等一系列参数,并理解它们与最终器件性能的关联,是研发和品控环节的核心挑战。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除了块状陶瓷,氮化硼还能以更多样的形态服务于特定应用。
氮化硼纤维 (BNF):通过化学方法制备,质地柔软,可以像纺织纤维一样被织成布、毡、毯等。它保留了氮化硼的耐高温和化学惰性,BN含量可达99%以上,纤维直径在5-7μm。其高达1400 MPa的抗拉强度,使其成为玻璃、塑料或陶瓷基体中理想的增强材料,或用作高温炉的隔热材料和特种过滤器。
立方氮化硼 (c-BN):这是氮化硼材料家族中的“硬汉”。以六方氮化硼为原料,在超过1500°C的高温和6-10 GPa的超高压下,借助触媒作用才能合成。其莫氏硬度高达9.8-9.9,仅次于金刚石,但热稳定性远超金刚石,可在空气中耐受1500-1800°C的高温。这一特性使c-BN刀具能够高效切削淬火钢、工具钢等既硬又韧的黑色金属材料,这是金刚石刀具难以胜任的领域。
从等离子炬的绝缘密封件,到宇宙飞船的热屏蔽元件;从熔炼特种金属的坩埚,到切削高硬度钢材的刀尖,氮化硼以其多变的形态和可调控的性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工业的每一个前沿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