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压力推动无铬化耐火材料发展的背景下,镁尖晶石砖备受关注。然而,一个固有的性能瓶颈始终困扰着高温工业领域的工程师们:在严酷的碱性环境下,它的稳定性并不理想。
这一弱点在两个核心应用场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一是在水泥窑烧成带,这里的工作温度高达1500°C,远超过渡带的1200°C。富含CaO的水泥熟料会直接与砖体中的尖晶石发生反应,生成低熔点的铝酸盐相,从而破坏砖体结构。其二是在钢铁二次精炼的RH真空脱气炉中,浸渍管必须承受来自转炉末期高碱度炉渣的猛烈侵蚀,这常常导致尖晶石砖过早失效。
面对这一挑战,材料工程师们探索了多种优化路径。最初的思路是通过加入电熔镁砂来提升制品的致密度、强度和基础耐蚀性,或是在细粉中引入刚玉粉(α-Al₂O₃),在基质中原位生成更优化的尖晶石结构。这些方法确有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阻断碱性侵蚀的化学通路。
真正的突破来自于引入第三种组分——氧化锆 (ZrO₂)。氧化锆的加入带来了双重惊喜。它不仅通过相变增韧机制显著改善了材料的抗热震性,更关键的是,它在抵抗碱性侵蚀中扮演了“牺牲护卫”的角色。
其作用机理在于,当面临CaO等碱性介质渗透时,ZrO₂会抢先与之发生反应,生成熔点高达2320°C的稳定物相——锆酸钙(CaZrO₃)。这一高熔点产物会在尖晶石颗粒周围形成一道致密的保护屏障,有效阻止碱性熔体向砖体内部的进一步渗透,从而保护了核心的尖晶石相不被分解。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从化学反应层面根治了镁尖晶石砖的固有缺陷。
凭借这一创新设计,镁尖晶石锆砖已在水泥窑烧成带取得了卓越的应用业绩,并在RH真空脱气炉等更为苛刻的环境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下表数据汇集了几种典型镁尖晶石锆砖的性能指标,其中A、C、QMJG12X主要用于水泥窑烧成带,其余牌号则针对RH精炼炉的应用需求。
性能 | A | B | C | QMJG12X | QMJG12T | QMJG5CT |
---|---|---|---|---|---|---|
w(MgO) /% | 85 | >80 | 86.2 | 83 | 82.3 | 87.5 |
w(Al₂O₃) /% | 12 | >5 | 10.9 | 13.5 | 13.5 | 8.4 |
w(ZrO₂) /% | 1 | >1.5 | 1.9 | 0.8 | 0.8 | 1.6 |
w(CaO) /% | - | - | 0.8 | 1.1 | 1.1 | 1 |
w(SiO₂) /% | - | - | 0.1 | 0.65 | 1.4 | 0.6 |
w(Fe₂O₃) /% | - | - | - | 0.75 | 0.9 | 0.9 |
显气孔率 /% | 14.4 | <21 | - | 17.5 | 17 | 14 |
体积密度 /g·cm⁻³ | 3.03 | >2.75 | 2.91 | 2.92 | 2.94 | 3.08 |
耐压强度 /MPa | 59 | >30 | - | 55 | 55 | 65 |
荷重软化温度 /°C | - | - | - | 1700 | 1670 | 1700 |
高温抗折强度 (1500°C) /MPa | 6.8 | 14 | - | 2.1 | 1.1 | 5.5 |
抗热震性 /次 (1100°C水冷) | - | - | - | 12 | 8 | 7 |
热膨胀率 (1000°C) /% | - | - | - | 1.85 | 1.7 | - |
热导率 (1000°C) /W·(m·K)⁻¹ | - | - | - | 3.4 | 3.85 | - |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配比和工艺对砖的最终性能,如显气孔率、荷重软化温度、抗热震性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何精确表征这些性能,并将其与材料的微观结构、服役行为关联起来,是实现稳定生产和应用优化的前提。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通过引入氧化锆这一关键组分,镁尖晶石砖不仅弥补了其耐碱侵蚀的短板,更是在高端耐火材料领域开辟了新的性能疆界。